menu

就…这样&巴

记录生活

Avatar

我的网站

今年的这个暑假,我又通过阿里云的认证,获得了七个月的云服务器的使用权。
于是我又重新使用Docker+Halo的架构搭建了自己的网站。
网址为http://47.113.218.98:8090/(因为国内的法律原因,我的海外域名无法重定向到国内的服务器),暂时就只能以IP加端口的形式出现了。
说实话,国内的大学教育水平真的很烂,虽说我是机械专业的吧,但是我总觉得目前的教育情况就显得不怎么专业。就像很多人说的:高校的评级方式就决定了国内的教育会以一个不健康的形式发展。
可是不论怎么说,自身的思想水平也的确是教育结构中的重中之重。大环境就是这么个形式,自身想要改变的话也的确是需要资本和时间的,我自身的话,那定是毫无出路可言了,于是我在自身的机械专业之外又学习了一小部分的网络技术,但是看来还是希望渺茫,找不到原因。
下面留一张我网站的截图记录一下:

还是没习惯bbcode的书写形式。

暑假后状态

假期我也计划留校了10天,也就是从假期开始到七月一号,在七月一号的晚上回家的(其实我很早就买了车票,回家的时间都是预计好的)。在学校待了十天,感觉都没怎么出去,一直都在实验室尝试突破液力缓速器在ANSYS Workbench 的最终扭矩的测试,下图就是计算得出的理论值,最终的目的就是测试该模型是否能达到该计算理论值。

我也大概忙了整整一周吧,几乎每天都是早上去实验室,晚上回寝室。几乎每天都是一顿饭,测了无数个模型,改进了无数个方案,始终没有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所以实验一拖再拖,也就算放下了,不过我还在寻找最优解,在家的条件也不怎么好,不能像当初在学校肆无忌惮开空调,不想吃饭不吃饭。在家里还有父母督促吃饭,空调当然也不能随便开了。
哦哦,对了,我还买了辆自行车,打算在这个假期再潇洒一回,体验这最后一次的假期(后面就要准备考研了,机会就没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因为我之前买的那辆车放到学校了,而且车的质量也一般,所以这次下血本买了一辆贵一点的(几乎可以买前一辆的三辆,1800,我也挺心疼的,不过年轻还是得享受一下的,毕竟这是最后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假期了,花钱快乐一下嘛) 。
我爸还要学雕刻和刻绘,类似于计算机相关的CNC数控编程,不过这种的简单一点,既然想学,那我也没什么说的,支持。(话说我爸的学习能力还是差了点,实际上还是没有一个好老师,毕竟我也没怎么接触过这些东西,算不上是个好老师,但至少我还可以教他怎么用电脑,会用电脑之后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了)
家里还是有点热,特别是我那间。很多时候我都没心情去学习,真的太热了,实在没法进入状态。这个还是挺让人发愁的。不过嘛,有困难还是要克服的,也许坚持坚持就适应了。
家里和学校还是不一样,可是我终究还是我,在家也不能把工作扔在脑后,毕竟现在不干以后还是得继续干,加油吧。

关于教育

我已经在大学里两年了,完完整整的两年四个学期。我也想在此谈谈我对国内教育的看法(关于我所就读的学校),因为我并没有留学经验,所以并不能参考其他国家的教育形式,又因为我没有参与到国内其他大学的教育(985,211一类的学校),所以我本人的看法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国内的本科教育体系和方向以及政策大致是相似的(如有不对也还请指正)。

以下为正文

参考我所在的学校(安阳工学院),这是一所二本院校,老牌二本院校,应该可以代表大多数的同类学校。学校招有一本专业,而且我所在的专业在今年也升为了一本,即将在下学期开学时面向一本招生。
我呢,在大一的时候被一老师邀请加入他的实验室(我这里就不委婉地说了,大概就是这么个事罢了),我是后来进去的,因为我寝室几乎都在这个实验室,后来有个室友因为某个老师的推荐,选择去了其他老师的实验室(主要是参加建模比赛给人画图的)。而我,在大一的时候并没有同意加入实验室,为什么呢? 因为我了解我们寝室的人,没一个在学业上上心的(现在也是这样),他们的心都在“如何包装自己到学院的高职务位置,以谋取更多的好处”这个毋庸置疑,现在已经过了两年了,也的确印证了这件事的真实性(我的猜测)。是的,没一个人愿意做一门“工作”,他们的心都在“谋财某位”上,也的确是这样。
我加入实验室后,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新的任务---设计缓速器。我就在大二的第一学期的寒假开始了自学SOLIDWORKS.假期学了一个月,可以较为熟练操作软件和自行设计一般难度的模型了。于是便开始了这项实验。其实该实验都是由老师做过的,我也只是帮忙验证一些东西罢了。(在这里有老师给我画饼这回事,它跟我说要给我挂名二作,实际上被加到了三作)。在开学一个月后,我根据老师的需求把模型设计出来了,期间也学习了日本JMAG仿真软件的使用(实际上并没有学到什么,只是针对这个模型的一些针对性仿真,并没有完整系统性的学习该软件的操作流程),后来项目就一直在进行中,尽管进度很慢,但也多少算是有进度了。目前也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个项目中工作。

好了,背景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直奔主题说说教育问题。

----------------------------------------------------------------------------
我先说说我说认为的教育,由于高中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的和大学截然不同,以高考这种形式筛选出的学生实际上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即使是通过高考进入了同一学校的学生。我并不认同高考这种选拔学生的方式,不过目前看来也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案来真正解决教育选拔问题。
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也都不同,也许有的是为了未来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毕业后接班家里的工作又或许是考公考研后再考虑工作。反正不论怎么说,没有科研环境,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学生不会考虑做研究什么的(国内的整个科研环境都很水,或者说是一团糟)。更多的人会选择混学分混毕业证,反正没有科研,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就不说了。

下面来说说教育形式,整体(我说看到的)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呢,也是属于一种优劣难分的教育形式,不好做评价,因为优劣都有,并不好均衡其中的定位。我只是简述一下这两种情况。优势是:它的确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劣势是:它也许会毁掉一些可能会更有前途更有创造力的人。
学校的教育不应该是把中心放到学生的成绩上,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我来解释,解释如下:
成绩真假难分,作弊嫌疑过大,这种形式的筛选并不具备筛选能力,因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本人也在考试中有过作弊,所以我能作为代表来说明这个问题。
另一个是,学校的教育根本不具有利于未来的潜在可能的积极作用。因为大学的教育形式过于倾向于书本上的东西,而不是更切合实际。甚至有的老师直接跟我们说“你们上我的课可以学一些你们喜欢的东西,保证能及格就行,我这门课对你们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作用,你们以后很可能用不到”,还有老师说“我尽量让你们不挂科,期末没事别给我打电话(实际上就是挂了直接打电话改分数)”。说实话,我挺欣赏这样的老师。因为我是属于倾向于探索学习的那一类人,我认为通过我自己的探索,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更有用。我不想把自己的时间给用到那些没价值的事上,我有想自己的想法,我更乐于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前沿的技术和一切有趣的有挑战的事。我会从自己的学习中学习到我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在某种体系的运作下去批量生产一些所谓的“专业”,因为这是不靠谱的选拔模式选拔出来的不靠谱的人。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去满足企业的需求或是什么(总之就是教育所真正需要的事),这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问题。简而言之,该体系下的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好了,再说说老师和学生,我作为学生,作为一个特别一点的学生,我也代表不了大多数人,仅仅是做个参考。
老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实则不然,这其中也涉及过多东西,导致该职业也并没有那么纯粹。拿我们老师作为例子,我觉得他是两面性的,教育上他说“纵容学生抄方案对不起老师这个职业”,这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并没有深深的洞察教育的意义所在。教育,教育就是教会他人一些知识,而不是达成某种别人给要求的KPI,这点很重要。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考试就能证明学习知识的进度,这并不能证明整体情况,我前面说过,成绩这种东西可操作的空间过大,并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于是你会问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法,但是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趋待被解决。方法就是“思想变革”,至于怎么变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多赘述,因为这是个体的思想,思想是不能被统一的。简单举个例子吧,我个人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拿来用,而不是应对考试和完成KPI,教育方式也不应该是通过书本或是这种形式的讲学,也许是有更好的方法能让学生们接受这些知识,而不是通过让学生完成KPI而组织考试做题。教育就是为了教会他人,拿我自己来说,有人向我求助怎么去ROOT 手机,我会耐心向他们讲述其中的原理,该怎么做,怎么做会导致怎样的问题,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么去解决。我觉得这就是教育,只有真正学到了会用了,这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教育事例。
学生呢?
还是那句话,思想改革
学生是被教育的主体,是否配合和接受教育的心态则至关重要。不可言语,自己领悟。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因为学生和老师互相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在不同的人眼中,同一个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们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接管自己未来的行为,于是形形色色的情况就出来了,比如我不喜欢山西人,于是我会区别对待
现在是怎么样的:
学生不了解老师,老师不了解学生。这话怎么说呢:学生不了解老,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的接触并不多,而双方又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给自己塞下不同的角色和定位,这又导致了更多的可能。
有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老实听话配合的,可是在学生眼中就变了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给自己预先加入了定位,他把自己和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给主管选择好了,于是便导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评价,你无法全面的去认识一个人,除非是深交的朋友(我个人感觉对象的人设在我看来都不那么清晰,而有些朋友我则是知根知底)。主管感受影响到不同阶级人的不同主管感受。说白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民族的情节,不同的人不同的定位,不同碰上不同,那就更不同了。


例:有个人在我眼中的形象和他在我们老师眼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他还跟我说那个学生怎么怎么着。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这老师会这么说?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老师,而我是学生,这俩身份是不一样的,毕竟数学公式也还是有取值范围的,人这么复杂就不用多说了。
总之还是“君臣关系”在作祟
就说这么多吧,我瞌睡了

期末考试

七点多一点,零几分。我已经到实验室了




Download the application, please go to App Store

保密网志

本篇网志内容保密,请用 Blog 主人设定的好友密码登录后查看。

access_time

价值观问题

今天我向ChatGPT询问了一个有关于一个[b]不太好做出判断,但却时常发生[/b]的一个问题
问题和回答如下


观点貌似已经很明确了。
主观判断,完全倾向于个人利益

回寝室的路上(实际上几乎每天都是这种情况,我一个人)




这最后一张是因为学校明天就要举办毕业晚会了,现场还有人在排练

感觉快被蚊子吃了

今天中午,实验室调试设备的一行人来了(我个人感觉他们似乎很不专业,因为他们已经来过这里好几次了,哈哈)。
来的几乎还是上次的那一波人,是一家来自郑州的仪器厂家,听他们说,好像还服务好几个211的院校(能听得出来的优越感)后来他们开始调试设备了,感觉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没有准备,打开实验室的电脑开始核对硬件信息...........按部就班的开始了。
看着他们打开电脑找不到信息,还有一个拿着手机在那里百度“电脑配置怎么看”,顿时我就笑了,然后我跟他说怎么打开计算机的“计算机管理”,怎么找到磁盘信息.........很快便核对完了,然后是电源和显卡的配置信息。实验室的两台电脑,一台是我们实验室老师的,还有一台是院长的。我们老师的那一台是i7处理器,3050的显卡,2Tb、32Gb。院长的那台i9处理器,4090的显卡,4Tb、64Gb。还是相差很大的。我猜测上一次老师答应把我的名字加入到他的论文中作为二作,实际上院长成了二作,我的则降为了三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哦,说多了。emm...刚刚说到厂家调试设备的事。

好的,我们继续(这会儿蚊子有点多),马上十点了,也该回寝室了。那就简短说一点吧


是的,如你所见,有个文件被卡巴斯基给检测到了,所以这是什么呢?
这就是厂家用U盘在我这里拷贝数据时被卡巴斯基给扫盘了,很多软件都是独立开发的,商家也没有做什么处理,然后就被检测到风险了,不过好在没有被删掉。(我回头看了看放在窗台上的香蕉,是的,这是我的晚饭)


没想到厂家对我那么放心,把数据库拷到我的电脑上了。第一次也许是因为拔U盘的时候太着急了,数据还有没有保存上就走了,于是就有人来拷贝数据库了。这下我很认真的确认了数据没什么问题(还拷了两份),就交给他了。估计是真的没什么问题了。(这都一会儿了都没来找我,估计是真的没什么问题了)

我这会儿身上被蚊子咬了很多的包,天还有点热,感觉挺不舒服的【下次就要开空调了,反正前几天刚把电路排好,我还被电工数落了几句,原因就是我没见过那种的插头(格力专供的)】


蚊子实在太多了,我得先走了
<iframe style="border-radius:12px" src="https://open.spotify.com/embed/track/3QP3cYE3qnplFueLKNVsbM?utm_source=generator" width="100%" height="352"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 allow="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fullscreen; picture-in-picture" loading="lazy"></iframe>

这时候我在听这首歌


大二的,期末考(作者脑袋很大头很疼)

此时我正坐在A04 -101的实验室撰写这篇Blog。这也是我开贴的第一天。
没错,我刚考完试,毛概。这也是考查课的唯一一门课,接下来的考试课要等到本月的12号进行了。
由于这是我第一次通过一个看似很旧的平台开始的写作,对于文字的编撰以及部分功能的使用还并不了解,于是我又注册了一个sm的图床来上传照片。

当时我自己搭建博客的时候,使用的是docker挂载的halo镜像,开通端口进行访问的。也许那个用markdown来写的,总觉得区别还是挺大的。
我计划在未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都以网志的形式发布到这里,可能涉及到solidworks的建模,JMAG的仿真,ANSYS的仿真,yolo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的相关信息。
希望这能作为我后期回顾现在的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