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周记

坚持就是胜利

Avatar

Cache-Control 调错记录

谨记,TIL。

不久前更新本 Blog 代码,将所用的图标字体升级到最新版,顺便设置了 CSS font-display: block; 本意是避免显示图标的 ligatures。

后来发现仍然会有『图标延迟显示,导致界面布局产生位移』的现象,尤其在后台管理的 tabs 那片。

看来 block 没什么用,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继续阅读全文…

文化差异之生日礼盒

娃受邀去朋友的生日趴,对方妈妈发消息说在某某玩具店设了一个『盒子』,我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当时一头雾水,『盒子』啥意思?搜索去了玩具店的主页,才知道是这家店的服务项目:过生日的小孩可以(在店里)随意选择喜欢的东西,店家提供一个小木盒,写着孩子的名字和生日趴的日期。来客自然不会空手去,送什么礼物好呢?不用费脑子想,直接从这个礼物盒子里选就好了。

我承认我是第一次知道可以这样……

细想也挺好的,虽然少了一些惊喜,但至少不会送出人家不喜欢的礼物。

典型的德国风格呀,实而不华。

娃自己生日发了几份邀请,果然只有德国家长回复时直接询问有没有礼物盒。其他国家的要么沉默要么问孩儿喜欢啥,我于是也回答说在某玩具店有盒子,对方立刻了然,也许曾经和我一样经历过这种差异吧。

关键功能

我现在用的健身手表是 Amazfit(国内叫『跃我』?)的 GTS 4 Mini

为啥当初选了它?之前的手表是 Fossil Sport,跑的 Wear OS,既慢又耗电,最要命的是 GPS 定位超级迟缓,戴它跑步,跑了快 50% 才能收到信号,导致锻炼统计结果完全失准。

一开始是看手环,Fitbit 虽然委身 G 家但是竟然无法和 Google Fit App 同步,其他绝大多数手环不带 GPS。智能手表 Apple 的买不起也没 iPhone 搭配,Wear OS 3.0 当时只有三星的 Watch 4,性价比不高。

各种国产手表品牌里,Amazfit 在德国算是立足比较久的了,小米最初的几款手环也是它家贴皮。虽然觉得名字比较土……去年10月它家发布了多款新品,其中的 GTS 4 Mini 最便宜,我需要的功能,尤其是 GPS 都有,App 支持 Google Fit 同步,样子也可以,于是入了。

用了半年多,总体满意。

不过近一个月来,应该是软件升级导致的,系统不再稳定。每次同步数据都需要重试至少一次,最郁闷的是在跑步时自动重启……You have ONE job...

任何产品都有一个关键功能,这个必须要保证绝对不出错。

手机要能通话,汽车要能跑路,智能电灯要能照明,可乐要能解渴……我买你一个表就是为了记录锻炼成果,你给我死机……

所以,在花里胡哨之前,先确保关键功能稳如磐石。

下一款表换哪家呢?

Steve Pavlina

2005 年还在准备出国的时候,无意中读到这篇名为 Do It Now 的文章。

作者尝试用三学期的时间完成大学四年(八学期)的课业并圆满成功。

这类颇有激励性的文字很合我当时的需要,于是关注了作者 Steve Pavlina

那时 Blog 还风头正盛,Google Reader 也还如日中天,加上作者更新频繁,我于是不知不觉读了挺多他的文章,除了『自我成长』为主题的清淡鸡汤文,也有不少当时比较流行的诸如『如何通过 blogging 赚取被动收入』,总之很高产。

2009 年作者出版了一本书,和主流不同,完全不是那种简单的 Blog 文章合辑,而是对『自我成长』这个主题多年心得体会的系统性讲解。我第一时间还买了一本, 反正当时欧元兑美元利率很划算……

后来渐渐忙碌了,没有心思看书,至今都还没看完……

再后来社交网络兴起,Blog 没落(Google Reader 关停)后,也就不怎么看他的文章了。

……

这几天突发奇想,又访问了 10 多年没看过的 Steve Pavlina 的网站。这哥们儿竟然一直没断过,新冠第一年还玩了把 365 天每日一文的挑战。

他仍然着重于『个人成长』,同时也针砭时弊,比如最新的几篇就讲了他对 ChatGPT 的看法。网站全文公共领域,赚钱只靠搞培训班。

而我只是心里满满的久违感和怀旧感,以及对『行动者』一如既往的叹服。

无论什么事情,坚持+时间,一定出成果。

文石 Leaf2 阅读器简评

亚马逊决定关闭 Kindle 中文书店时,我开始找 Kindle Paperwhite 的替代。

契机还要提到『微信读书』这个 app。个人感觉用户体验十分不错,资源丰富,包年价格也亲民。

微信读书第一款内购的阅读器就是贴牌的文石,而且 app 的墨水屏版也能直接从文石的应用商店安装。

所以……看了几篇评测和推荐后,决定入一台文石 Leaf2

文石算是很早进军海外的厂家,用的 BOOX 这个品牌标识。德国亚马逊有专门店,但只卖比较高端的墨水屏手写平板,阅读器没有。

搜索了几番,发现除了 eBay 和一些可疑的小店铺以外,文石其实有面向欧洲的官方网店,库存就在德国,支付方便,送货快。

入手时(2023 年初)售价 249 欧元,送能自动锁屏的保护套一个。

送到后第一印象如评测所言,做工非常好,比 Kindle 感觉高一个档次(当然价格也是)。

设计上类似 Kindle Oasis 的非对称式,但背面厚度一致。屏幕边框比较薄,而且三边等宽!因为覆盖了玻璃所以正面没有凹陷,手感舒适。

开机后才发现——理所当然的——系统是国际版:即使系统语言设置为中文也没有中国区的 App 商店,微信读书不能直接安装。

按照官方指引启用了 Google Play,但里面也没有微信读书的墨水屏版。

好吧,只好直接下载微信读书墨水屏版的 APK 文件完成安装,过程很顺利,默认无需开启 debug 模式。

再次赞扬微信读书是个很不错的软件!

又通过 Google Play 安装了 Kindle,用起来等于有了台 Kindle Oasis,准确说更像已经停产的 Voyage。

于是开启阅读模式。复习了高中时上课偷看的《寻秦记》,以及完成中断多年的《三体》。

微信读书包年的副作用就跟 Steam 特价一样,只收藏不阅读……书架越来越满。觉得应该有个上限,读完才能加新的。

用了几个月,总结一下现在的感受是
+ 做工好,外观漂亮
+ 屏幕显示细腻,背灯柔和
+ Android 系统 + 应用商店
+ 系统运行稳定

- 翻页按键手感偏硬
- 翻页按键附近很容易堆积汗渍污垢
- 系统整体响应比较慢,感觉和 Kindle Paperwhite 一个级别
- 电池续航一般

整体还是值得推荐的。阅读器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坚持看书。

2022 小结

年龄大了忘性也大,记不得许多了。

2022 平淡为主。

二月北京冬奥,曾以为到时候疫情就能结束呢,结果闭环举办。

然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各界愕然。超市买不到食用油,汽油柴油也飙涨。

三月德国新冠日增创新高,我们有过感冒症状,但测试都是一道杠,至今不清楚阳没阳过。

开始全面通胀,食品价格快翻倍。

六月娃6岁生日趴,第一次听她全程德语,确实说得比中文好。

九月娃上小学了,小个儿背大书包。半天课,内容简单作业少,换我也乐意每天早起去上学。

十一月在家办公满一年。

这一年重新开始晨跑并坚持了下来。

新的一年希望世界和平;家人朋友身体健康;我们能终于回国一趟。

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4

我对微软家的硬件(其实也就是键盘鼠标啦)一直印象很好。

英英的 Macbook Air 2013 已经快10年,虽然仍可以满足上网本的需求,但电池明显退化,屏幕分辨率也开始捉襟见肘,所用的 macOS 11 已经是硬件支持的最后一个版本。

所以断断续续物色新的本子也有一段时间了。需求很简单:上网本看视频,小巧轻薄,电池续航强,能无碍再用个5年以上。另外不打算再当果粉了,macOS 终究不习惯用,回归 Windows。

这需求是个稍微好点的本子就能满足。

所以先从外观淘汰,我还是无法忍受屏幕上、左、右边框不等宽

这么一卡,世界清净多了。什么 XPS,ThinkPad 啥的一律淘汰。

除了 Macbook Pro,PC 型号似乎只有华为/荣耀有几款满足条件。技嘉的 Aero 工作站倒是大力宣传自己屏幕三边等宽,但毕竟太厚重了。

而彼时微软的 Surface 系列已经到了第四代,之前关注过,除开平板,它的 Laptop 系列从3代开始广受好评,而且屏幕设计虽然边框厚,但是等宽!满足我的要求,不患厚而患不均啊!

今年新出的 Laptop 5 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变化,属于挤牙膏了,不支持。

去年的 Laptop 4 还有款 AMD 定制的 CPU,电池续航超长。而且最主要的:便宜。

黑五期间原价 1k 多打折到 777,于是入了。

初步印象很好:
+ 做工高端,Alcantara 材料算是独家特性。
+ 屏幕细腻,可触摸。
+ 和 MBA 一样的磁性充电接口!
+ 电池续航名副其实。
+ Windows 11,除了开始按钮的位置,其他都还可以了,预装的系统即开即用。
+ Windows Store 像手机系统学得不错。
+ 系统干净没有 bloatware。

一些不那么好的:
- 和快10年的 MBA 相比还是太厚,尤其屏幕整个一铝合金块……苹果是真超前。
- Windows 11,外表再光鲜,一些高级设置的对话框一开,还是 Windows XP 的模样。
- 自动升级还是那么耗资源。
- 触摸屏反应不算灵敏。
- 休眠唤醒后稍微有点延迟。
- 继续阻碍用户安装 Chrome:商店里没有,搜索下载还弹窗提示……

总结:外观有独道之处,做工好,性能一般般,适合普通 Windows 用户无脑上手。原价不值,打折可入。

居家办公一周年

2021年11月初疫情指数开始猛增的时候,公司决定推出 100% remote work 的合同条款。只要还家住德国境内,就可以完全不用再去公司,工位也压根就没了。

我第一时间就签了。Corona 病毒改变了世界,大概唯一正面的影响就是让『远程办公』真正普及。

我现在每天:
- 快7点起床,叫娃,洗漱,给娃洗漱,收拾出门送娃去学校,娃蹬滑板车我走路。
- 送完娃回家才8点多一点,换衣服出门跑步半小时。
- 回家不到9点,洗个澡,吃早饭。
- 都完了才9点一刻左右,开机,连 VPN,看邮件和日历准备当天工作。
- 10点每日例会。
- 看情况其他各种会,大多数没意义,关闭摄像头随便干别的。
- 12点多午饭。
- 咖啡。
- 下午一般才有整块时间和效率弄点进度。
- 15点半出门接娃回家。
- 不到17点就可以下线了。

能早上跑步和按时接娃,这个是办公室工作永远无法满足的。城市通勤是最没有意义的活动,浪费时间,能源,金钱和生命。

感觉很幸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远程办公,事实上相当少,也就软件业吧。也很感激公司愿意提供这个条件,绝大多数公司只让混合办公,每周至少去3天,反而更加混乱。

至于同事关系,团队亲密感啥的,对于年轻单身菜鸟,可能曝光律多些,真人交流频繁些会有好处,毕竟关系培养面对面更有用,网友还要见面呢。拖家带口的中年老鸟,闷声办事拿钱就够了,除非是当领导不得不搞点政治。

通讯软件也真进步很多,多年前 Skype 是代名词,现在不要太多选择。我们用 Teams,典型微软产品:烂,but works。

觉得远程团队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东西书面化。各种知识不能只藏在资深员工的脑子里,必须要有文档!讨论问题走邮件或者 issue board 别群聊,这就又涉及交流方式:异步!能写邮件就别发消息,能发消息就别 call,能一对一 call 的就别拉人群聊了。Don't do another meeting that could well be an email.

可惜不管是坐班还是远程,『开会』永远是效率杀手,大概开会是唯一能让各种产品经理刷存在感的地方了吧。

Anyway,一年下来,我很喜欢居家远程工作,希望能继续。

在 DreamHost VPS 中部署 Node.js 应用

DreamHost 自带 Phusion Passenger,可以一键启用,能比较方便快速地支持需要 Node.js 和 Ruby 的应用程序。

一些不方便之处:
- 入口文件名必须是 app.js,Web 根目录名必须是 /public,不够灵活。
- (目前)最高支持的 Node.js 版本只能到 v12。

第二点是个大问题,因为 Node 12 已经停更了。目前的最低 LTS 版本是 v14

sinzy 所用的框架 FoalTS 近日发布了新版,要求至少 Node 16。一直没有在意这个问题,直到发现网站无法访问……

继续阅读全文…

With CDN Now!

Powered by Amazon CloudFront!

国内访问速度应该快不少吧?

感谢 pcman 的大力支持!

read_more

更多网志请见归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