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银行是个技术活
from: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386
早期抢银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在天黑以后进行,趁着夜色用炸药或者硝化甘油(有可能把钱烧着)炸开金库拿钱走人。从 1920 年左右开始,美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技术进步:普遍安装了报警系统和水泥加固的防炸金库。
这样,一时之间劫匪没什么办法,但很快抢银行技术也升级了。这个技术进步归功于外号“男爵”的Herman Lamm。Lamm 是德国人,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被开除后移民美国。1917年在犹他监狱内服刑的时候,他想出了一套抢银行的新思维:使用军事原则。他认为抢银行不是枪和胆量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他发明的这套系统后来被称之为 “Baron Lamm Technique”:
- 提前几周的准备;
- 首创 “casing”: 去银行踩点,画图,甚至假装记者去了解内部运行;
- 给每个人分工:谁放哨,谁在大厅,谁干金库,谁开车;
- 事先用仓库演习;
- 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
- 侦查确定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逃跑路线,并计算时间;
- 在车的仪表盘上粘贴精确到十分之一英里的地图;
Lamm 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从1919 到 1930年,Lamm 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抢了数十万美元。其中1922年在Denver 的联邦造币厂90秒钟内抢走20万美元一役,可能以单位时间抢钱最多而永载史册。这是一套极其成功的,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系统。
这套暴力美学的精髓,是事先不厌其烦的准备工作。所有可能性都要考虑到,一切意外都有预案。最专业的高手从不指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是外人看见的一种错觉。
最后有必要介绍一下抢银行故事的结局。Lamm 是怎么死的呢? 1930 年,他在印第安纳州 Clinton 镇抢完一家银行撤离时,车胎爆了。对这样的小意外,Lamm 显然早有预案。他和其他三人很快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很特殊,上面有个限速装置,时速不能超过35英里。于是他们又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的水箱漏了。他们又抢了一辆,但这辆只剩下一加仑汽油。最后,Lamm和“老爹”Landy一起自杀,司机被击毙,还有两人被抓获。
所以准备得最完美的计划也可能有失败。
注:抢银行的故事来自The Talent Code一书。书的封面上写道:Greatness isn't born, it's grown.
最后结局也太戏剧性了……
做事情要专业,我一直希望的。
囧一下
shit happens
附一句:任何计划都有可能失败,只是概率大小问题。
但是,Lamm的失败,是因为时间长度以及抢劫次数的累积,最后形成的结果必然。
走钢丝的人,无论技艺多么高超,只要走的时间够长,一点点微小的概率慢慢累积,最后,跌下来的结果,就是必然。。。
Lamm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做的事情,决定了他迟早要失败,只是不一定是什么样的情况而已,所以不是很明白Lamm为什么没有及早收手。
侥幸之心,人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