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读书笔记
按: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7.5分。论推荐程度,在我这几年看的书里面算是比较排不上号的。但是不妨碍我读完了,也做了一些笔记(有一些内容是秘塔上问来的),就记在这里吧。
以下为读书笔记:
⊚ 人的心理失衡与障碍表现皆由“不能在当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承担责任”而造成。
⊚ 对于学习不适的心理咨询:
▣ 先让人讲话。
▣ 先共鸣,后行动。
▣ 对任何学习不适的心理咨询,都要伴有具体的措施来增强其效果。
⊚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困惑和精神障碍是“本我—自我—超我”的失衡,也是心理能量过度郁结或耗散的副产品。
⊚ “心理平衡”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 “三圈”游戏:在纸上画三个圈,三个圈上分别标注我最喜欢做的事、我最擅长做的事、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如果你的答案有高度的重合,那么你的人格整合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境地!
⊚ 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象征着激情、亲密及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以及彼此的认同与接纳,是灵魂上的相依;承诺是指维持关系的期许或担保,是对永恒的向往。
⊚ 同理心(Empathy)
▣ 同感共情不是同意(Empathy is not agreement)。
▣ 同感共情不是同情(Empathy is not sympathy)。
▣ 同感共情不是移情(Empathy is not transference)。
▣ 同感共情不是热情(Empathy is not simple kindness)。
⊚ 罗杰斯提出咨询师应该培养如下的能力:
▣ 有能力与来询者全面沟通;
▣ 所做的回应都切合来询者想表达的意念;
▣ 平等看待所有来询者;
▣ 能够了解来询者的内心感受;
▣ 设法谋求了解来询者的内心感受;
▣ 掌握来询者的思路;
▣ 在语调上反映出自己能体会来询者的内心感受。
⊚ 心理咨询师对来询者的问题描述没有洞察力,就好比医生对患者的病状描述没有诊断一样。
⊚ 心理咨询洞察力(therapeutic insightful competence),就是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询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
⊚ 精神分析理论的洞察分析就是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 谈情结:探讨来询者内心深处的移情、偏好与偏见;
▣ 谈意识:探讨来询者的种种有意识与无意识表现;
▣ 谈人格状态:探讨来询者的人格冲突状态。
⊚ 咨询沟通要求在听说时全神贯注,积极反馈,说话时高度简洁、概括且有的放矢。
⊚ 咨询沟通力之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谈感受:针对来询者的倾诉,多问“你感受如何”或“你是不是这样感觉”之类的问题来促进来询者宣泄情绪。
▣ 谈具体:针对来询者的叙述,多问“你可否说得具体些”或“你可否举个例子”之类的问题来帮助来询者厘清思路。
▣ 少评论:不要对来询者的话语做是非判断,少说“你怎么可以那么想”或“你想得太多了”之类的话,而是鼓励来询者多做自我分析。
▣ 多提问:不要木然、被动地倾听来询者讲话,而是对来询者的话提问质疑,以推动来询者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思维、情感的误区和盲点。
▣ 勤总结:针对来询者的连篇叙述,要勤做归纳总结,以抓住每一段话语的要点。在这当中,咨询师尤其要启发来询者自己去做归纳总结,以强化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 概念化:针对来询者描述的问题,咨询师要善于加以心理学概念化(如谈某种情结作用、人格状态、防御功能),以为咨询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 学做心理咨询确实令人有重新学说话的感觉,因为你必须准确地说出每一句话,并准确地理解每一句话。
⊚ 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患者与医生的个人关系。如果双方关系不好,则所有疗法都会失效;如果双方关系很好,则所有疗法都会生效。
⊚ 格式塔(Gestalt)疗法:通过讨论感受、体验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经历,给到尊重和信任,来推动对方实现“自我的综合”,完成其“未完成情结”,最终摆脱心灵折磨。
▣ 核心原理与特点
▪ 整体论:格式塔疗法认为人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心理或行为应被视为情感、思想和行动的整合过程。它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优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 现象学观点:格式塔疗法以现象学为指导,关注个体的直接经验和感受,而不是解释和分析。它鼓励个体专注于“此时此刻”的经验,而不是过去的事件或未来的焦虑。
▪ 存在主义:格式塔疗法是一种存在主义疗法,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以及与自我和他人的良好接触。
▪ 动态平衡:格式塔疗法认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通过恢复这种平衡来促进心理健康。
▣ 常用技术手段
▪ 对话演习:通过对话演习,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描述自己的语言、情绪和感受,帮助来访者澄清问题并增强自我觉察。
▪ 双椅技术:这是格式塔疗法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技巧,通过模拟与不同角色的对话,帮助来访者面对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 责任心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体验式练习,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 梦的分析:通过分析梦境,探索来访者的潜意识和内心冲突。
⊚ 来询者中心(Client-Centered)疗法:对于当事人来说,过去的伤心事,在尚未谈出来、说清楚之前,是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忘却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痛苦的往事是想谈清楚的,以获得理解和解脱。若是他们没有谈,不意味着他们不想谈,而可能是由于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和对象,或可能他们尚存顾虑,没有勇气去谈。只有想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甩掉包袱,放松精神,获得平衡,从而不再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和懊恼不得自拔。
▣ 理论基础
▪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即个体具有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 罗杰斯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人成长受到阻抑,而自我意识不良和他人施加的价值条件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除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恢复成真正的自我。
▣ 常用技术手段
▪ 倾听:治疗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诉述,不作过多解释,鼓励来访者充分表达此时此地的情感。
▪ 反馈:通过反馈或反响,使来访者更深入地接触自己的情感,逐步认识自己在某一问题上所持的消极情感和不正确的自我评价。
▪ 澄清:帮助来访者澄清其感受,使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 理性情绪(Rational-Emotive)疗法:旨在帮助来询者除去思想中的非理性信念及自我挫败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该疗法认为,引起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即对他人要求“绝对化”、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及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因此,理性情绪疗法的目标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善心理健康。
▣ 核心原理
▪ ABC理论,即事件本身(A)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C),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
▣ 常用技术手段
▪ 认知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认知家庭作业、驳斥非理性信念等方式,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其内在的不合理信念。
▪ 情绪方法:使用无条件接纳、理性情绪角色扮演、羞愧攻击练习等技术,帮助来访者学会自我接纳并处理负面情绪。
▪ 行为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示范以及布置真实生活中的行为作业,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 认知领悟(Cognitive Comprehend)疗法:人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深受其认知方式的影响,要矫正这些行为表现,就必须从改变其认知方式入手。该疗法通过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的修通,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
▣ 核心原理
▪ 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意识化:认知领悟疗法的核心原理是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转化为有意识的,使患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从而得到领悟,症状随之消失。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心理分析和引导病人回忆、联想,将潜意识中的创伤和恐惧召回到意识领域,使患者能够理解和领悟这些症状。
▪ 幼年创伤的影响:该疗法认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于儿童时期受过的创伤和焦虑经验,这些创伤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表现为幼稚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帮助患者意识到症状是幼年行为的表现,并要求患者对此有领悟。
▪ 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知领悟疗法十分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主张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来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
▣ 常用技术手段
▪ 心理分析和引导回忆:通过心理分析和引导病人回忆、联想,将潜意识中的创伤和恐惧召回到意识领域,使患者能够理解和领悟这些症状。
▪ 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思维模式。这包括通过理性讨论和间接方法促进患者的自我修复和认知重构。
▪ 行为疗法技术:结合行为疗法的技术来矫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例如,通过设计特定的学习体验,帮助患者监控和改变他们的想法、信仰和假设。
▪ 面询:每天面询的时间在60-90分钟,通过长时间的面询帮助患者深入探讨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 应对阻抗和心理防卫:在谈话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因回忆往事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阻抗或心理防卫,需要治疗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来应对。
⊚ 行为矫正(Behavioral Modification)疗法,旨在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
▣ 核心原理
▪ 学习理论:行为矫正疗法的核心是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些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强化或惩罚而习得的。
▪ 行为分析:治疗师首先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识别影响或控制问题行为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靶行为。
▪ 目标明确:设定具体且可操作的治疗目标,是行为矫正疗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 强化与惩罚:通过正强化(奖励期望的行为)和负强化(移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积极行为;通过惩罚(如厌恶疗法)来减少消极行为。
▣ 常用技术手段
▪ 行为观测与记录:准确辨认并描述构成行为过度或不足的具体内容。
▪ 行为功能分析:系统分析环境和个体本身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 行为契约: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决定行为目标和达成目标后的奖励,双方互相承诺改变行为并提供奖励。
▪ 代币制:使用代币作为奖励,以鼓励期望的行为。
▪ 厌恶疗法:通过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不适当行为的欲望。
▪ 系统脱敏法:逐步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境中,以减轻恐惧反应。
▪ 模仿学习:通过示范和模仿来教导新的行为模式。
▪ 自我管理技术:患者通过自我监控和记录自己的行为来实现行为改变。
▪ 认知行为疗法(CBT) :结合认知和行为技术,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循环关系来矫正行为障碍。
⊚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疗法:通过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动机,帮助来访者理解其心理问题的根源,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促进情感和智力上的理解与再教育,从而实现人格改变。
▣ 核心原理
▪ 无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疗法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动机。这些潜意识内容通常被压抑,难以直接触及。
▪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认为人格的发展和心理问题的根源与这三者之间的冲突有关。
▪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会使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但这些机制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 性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心理冲突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 梦论: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潜意识的表达,通过释梦可以揭示潜在的心理冲突。
▣ 常用技术手段
▪ 自由联想:这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患者被鼓励说出任何想法,无论多么痛苦或无意义。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潜意识中的愿望、幻想、冲突和动机。
▪ 解释:分析师通过倾听患者的自由联想,整合各种信息,形成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理解,并通过解释帮助患者理解其潜意识内容。
▪ 梦境分析:分析师帮助患者解析梦境,以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材料。
▪ 抵抗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抵抗现象,分析师需要识别并处理这些抵抗,以促进治疗进展。
▪ 移情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将对他人的情感投射到分析师身上,分析师通过分析这些移情关系,帮助患者理解其与他人的关系模式。
⊚ 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疗法:通过系统化的自我状态分析、脚本分析、契约、情感表达与连接等技术手段,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沟通模式,增强自我效能,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
▣ 核心原理
▪ 交互分析疗法认为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arent Self)、成人式自我(Adult Self)和儿童式自我(Child Self)。其中,父母式自我代表内化的权威价值观,成人式自我是客观反应与评价,儿童式自我则是本能欲望与冲动的表现。
▪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基础,每次沟通包含刺激与反应两个部分。通过分析这些沟通模式,可以揭示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心理状态。
▪ 交互分析疗法强调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并认为个体有能力重新思考并改变这些早期决定,从而实现自主权和自我赋权。
▣ 常用技术手段
▪ 脚本分析:通过分析个体的生活脚本来识别其核心冲突动机和自我状态的交互模式。这种方法有助于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 契约:它帮助建立治疗联盟并明确治疗目标。通过契约,治疗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治疗计划和具体步骤,从而确保治疗过程的透明性和有效性。
▪ 情感表达和建立情感连接:治疗师通过倾听和回应来访者的情感需求,帮助其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促进自我反省和成长。
▪ 相互谈判:它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双方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和解决冲突。
▪ 身体语言和非言语交流:治疗师通过观察和引导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 现实(Reality)疗法:通过关注当前行为、明确基本需求、制定具体计划和采取行动,帮助个体改善生活质量并实现个人成长。
▣ 核心原理
▪ 格拉瑟认为,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生存、爱与归属感、权力、自由或独立以及乐趣。现实疗法认为,个体的痛苦和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 现实疗法强调个体通过选择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和生理状态。人们总是试图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但他们的选择可能导致不满足或问题行为。
▪ 现实疗法关注当前的行为和现实问题,而不是过去的经历或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它强调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通过做出更好的选择来改善生活质量。
▪ 现实疗法强调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承诺。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实现目标。
▣ 常用技术手段
▪ WDEP:需求(Wants)、行动(Do's)、评估(Evaluate)、计划(Plan)。这一系统帮助来访者识别他们的需求,评估当前行为的有效性,并制定改进计划。
▪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帮助来访者理解不同行为的后果,并学习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 行动计划:与来访者一起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确保来访者能够实施这些计划,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 反思借口:教导来访者认识到借口会阻碍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直接面对问题并采取行动。
▪ 反问和澄清:帮助来访者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持续跟进:确保他们保持动力并克服可能的抵抗。
▪ 积极榜样:展示负责任的行为模式,为来访者提供积极的榜样。
▪ 幽默: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帮助来访者以更轻松的方式面对问题。
▪ 反论技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或观点,促使来访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 行为(Behavior)疗法:基于学习理论的技术手段,强调具体目标的设定和明确的进度安排,同时注重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良行为模式,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核心原理
▪ 学习理论基础:行为疗法基于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还是非适应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改变。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是可以通过奖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来控制和改变的。
▪ 思维与行为的关系:行为疗法认为思维(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情绪则受到这两者的共同影响。这种观点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强调情绪和行为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决定的。
▪ 环境影响:行为疗法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所决定的。例如,通过改变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 常用技术手段
▪ 行为塑造:通过正强化手段逐步引导个体形成新的适应性行为模式。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立即给予强化。
▪ 系统脱敏法:用于治疗恐惧症等焦虑障碍,通过逐步暴露于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使个体逐渐适应并减少恐惧反应。
▪ 满灌疗法:也称为冲击疗法,通过让个体一次性面对最强烈的恐惧源,以迅速消除恐惧反应。
▪ 厌恶疗法:通过在不良行为发生时给予不愉快的刺激,使个体产生厌恶感,从而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 放松训练:通过训练个体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 模仿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个体可以学习新的适应性行为。
▪ 生物反馈技术:利用仪器监测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并通过反馈训练帮助其控制这些生理反应,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 反应预防:在面对可能引发不良行为的情境时,通过预防或阻断这些反应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 思维停止:通过打断和替代消极思维模式,帮助个体改变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减轻情绪困扰。
⊚ 系统脱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疗法:焦虑和恐惧表现只是一种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控制其外界环境来加以改变。该疗法通过教授患者放松自己的精神及逐步降低其对某些事物(如狗等)的焦虑和恐惧,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 核心原理
▪ 交互抑制:通过在引发焦虑的刺激出现的同时让个体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从而削弱或切断刺激与焦虑之间的条件联系。
▣ 操作步骤
▪ 放松训练:这是系统脱敏疗法的基础步骤,目的是让患者学会如何在面对恐惧或焦虑的情境时保持放松状态。放松可以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实现,如 Jacobson 的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列出所有可能引起焦虑的情境,并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成一个等级表。这个过程帮助患者逐步面对和适应引起焦虑的情境。
▪ 系统脱敏:在患者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逐步暴露于这些焦虑情境中,从最低等级开始,逐渐升级到最高等级。每次暴露后,患者需要再次放松,直到对所有情境不再感到过度焦虑为止。
⊚ 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疗法:以探索潜意识为核心,通过理解个体的无意识思想和情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可能源于过去的经历或恐惧,并通过理解和处理这些潜意识因素,促进其心理健康。
▣ 核心原理
▪ 无意识的作用:心理动力学疗法认为,人的行为、思维和情绪往往受到潜意识中未被意识到的想法和感受的影响。这些潜意识因素通常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情感,这些经历和情感在成年后仍然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绪。
▪ 防御机制:个体发展出各种防御机制(如否认、压抑、投射等)来避免面对痛苦的现实或不愉快的事实。这些防御机制虽然短期内减轻了痛苦,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困扰。
▪ 转移与反移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将对过去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这种现象称为“转移”。同时,治疗师对患者的情感反应被称为“反移情”,这些转移和反移情是理解患者内心世界的重要线索。
▪ 自我功能的支持:心理动力学疗法强调支持薄弱的自我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 常用技术手段
▪ 自由联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治疗师通过倾听和记录这些内容来揭示患者的潜意识。
▪ 解释:治疗师通过对患者言行的解释,帮助患者理解其潜意识中的动机和冲突。解释包括澄清患者的叙述内容,指出其中的矛盾和不一致之处,并揭示其潜在的潜意识含义。
▪ 梦境分析:梦境被视为潜意识的表达,通过分析梦境,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突。
▪ 移情与反移情:治疗师通过探索患者对治疗师的情感反应(即移情)以及治疗师对患者情感的反应(即反移情),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 连续访谈:心理动力学疗法通常采用连续的访谈方式,治疗师通过持续的对话和互动,逐步揭示患者的潜意识内容。
▪ 支持性干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仅提供解释,还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更健康的自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