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蔚睹

喜×宁×善×悟×恩

Avatar

没有时间感慨的感慨

从上周开始出差瑞士呆在伯尔尼,原本想找点时间去转转曾经熟悉的地方,但却忙忙碌碌无法成形。周日一大早就出门赶去瑞典斯德哥尔摩也是匆忙两天昨晚连夜赶回苏黎世参加今天的客户会议。同事间闲聊和朋友圈里,这两天感觉大家一边在为”李咏的英年早逝而叹息”,一边又因金庸的逝世“而感慨逝去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这几年,死亡一直是我经常诉诸笔尖的话题之一,也从年少时不知愁滋味地问父亲“人活那么久干什么”的轻率,慢慢懂得了“不知死焉知生”的厚重。但有时候也会感觉到人生的戏剧性在于“死亡带来的无意义感”和“选择带来的意义感”。

没看过卡卡夫的做品,上回听书偶尔听到“媚俗”这个词的解释,在昆德拉看来,媚俗的特征是平庸,并且动辄诉诸于感情。这一点让我联想到今天颖子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多少年过去,相比前一代而言,赢得更多机会的女性们,却仍是遇到前辈们相同的事业,婚姻,家庭问题,在爱的缺失中煎熬着”。女性,对于感情这个特定的情景,已经产生了如同机器反射般被设定好的反应。高尚的情感以广为人知的方式高尚,卑劣的情感回以广为人知的方式卑劣,而风景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令人愉悦,这种稳固地、不变的、明确的关系,就是媚俗发生的机制。

到底是谁限制了我们?又是谁让我们彷徨失措?

卡卡夫 or 卡夫卡?因为我不知道卡卡夫是谁。。。

米兰·昆德拉在《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我不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个名字,所以就写了英文书名)发明的"Kithcs",他自己的解释是“已讲过一千次的美”,“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体谎言”,通常翻译作“媚俗”,但我觉得没能完全表达他的意思。
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还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