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秋梦无痕

一场秋雨无梦痕,春夜清风冻煞人。冬来冷水寒似铁,夏至京北蟑满城。

Avatar

钱穆《秦汉史》

最近一段在读钱穆的《秦汉史》,每天地铁上来回的时候读,断断续续读了大概三周吧。很久没有读史书了,还是很兴奋地读完了。放下书,似乎有点什么该记下来,就记在这儿吧。

这是一部断代史,上起春秋末年,下至王莽新政。
钱穆毕竟是大家,无论文学水平还是对历史的理解,都是相当高的层次。

一、秦
秦人以三晋之士(商鞅、范睢、吕不韦、尉缭、李斯等)发迹,然而三晋士人偏实用,文化之中针对千秋社稷的考虑要远少于齐鲁诸人,这也是统一的秦王朝只流传了几十年就完蛋的原因。
三晋之士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车裂就是退逐。秦朝大概对东方的文化,也只是利用的想法,所以后来焚书坑儒,毫无怜悯之意。
当年吕不韦写《吕氏春秋》的时候,笔杆子大多是三晋齐鲁之人。文中时常提到对秦人的鄙夷之意,但是仍然可以悬在城墙上让大家看,想来秦人似乎也并不真把这本书当回事儿。
秦始皇把韩非子抓起来弄死了,不是说嬴政如何嫉妒贤能。不为我所用,则不当为他所用,这是秦人的哲学。韩非子写的东西虽然很好,很合嬴政的口味,但是其实也并不能作为行政纲领,也不能作为打败秦国的武器。所以,如果是在三晋或者齐鲁,韩非必不致死。
嬴政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献姬也没给赢政他爹,而且献的时候嬴政都9岁了。嫪毒更不是吕不韦的对手,就算在后期,嫪毒也没成过气候。
司马迁写的《史记》,其实也有瞎掰的地方,比如“大阴关桐轮”纯粹就是胡扯。
秦朝的法律很残酷,这也是跟秦人的哲学有关的。
秦朝的道路还是很阔的,“要致富,先修路”的指导思想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二、汉
刘邦就是一个无赖。刘邦手下的一帮家伙也都是土人,除了张良牛逼一点,是韩相之子。
汉朝开国之后,帝王将相也都还是那副德行,一批土老冒。律法制度什么的,都是照搬秦朝,郡县制度也是跟着秦朝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甚至连秦朝的“水德”都不带换的,依旧尚黑。
因为秦末汉初打仗打得太狠,什么都没有了。刘邦看到一个县城,忘了叫什么了,特别大,感慨了一番:“几乎有长安大了”。
文景之治,也就是这两个皇帝特别勤俭,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整一个“无为”。不过这样对老百姓还是有好处的,所以称做治世。
刘彻当皇帝的时候,国家有钱了,就开始拽了。把匈奴灭了,还没事就去封泰山,好像一共去了十多次。其实封泰山,也是跟秦始皇学的,汉武帝也就参照秦始皇,嬴政怎么折腾,他就怎么折腾,动静更大一点才好。在玩法上,并没有出什么新的创见。
那时候的皇帝和大臣的关系,也就是家长和家臣的关系。没有后来那么复杂。
开国的功臣们都死光了之后,就是用功臣的后代。等后代用完了,就没得用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考举,都靠推荐的。所以后世的大臣都是亲戚,比如霍光、卫青、王莽。所以后来汉朝官职爵位都开卖的了,反正也没人能当官,还不如卖了挣点零花钱。爵位可以用来抵罪,所以卖的还挺火。只有宰相这个职位是必须有爵的,所以当了宰相就会给一个爵。当然,比较高的爵位是不能买的了。
开国的大臣们的分封也少得可怜,几百户而已。结果后来的七国之乱,居然是因为分封的太大了,景帝听了晁错的建议,把大家的封地都变小了,大家就都不干了。还是后来的武帝聪明:你不是大么,平均分到你的儿子们。这样大家都不乱了,也都小了,干巴巴一个破城,就是一个诸侯了。
那时候诸侯还是要受地方官管的,所以诸侯都不去封地呆着,都在长安蹲着。汉武帝觉得这不是办法啊,就让你们干活,一干活就好,就能撤你了。不过大家好像都还乐此不疲的样子,就不去封地。
历法在这个时候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最开始的时候,是根据岁星(木星)的位置决定的年份,把木星在天上的位置12等分,于是就有了12天干的由来。但是木星跑一圈不是12年,所以后来,就干脆把12天干当作纪年手段,不考虑木星在哪儿了。因为木星跑着跑着会往回跑,不好定义,所以就把木星对应的天球上的位置叫做太岁,也定12个等分,这也就是太岁的由来。
中国的历法里面,朔旦冬至甲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代表天地之初,这样一来,4560年,干支复初,重新来一次。不过似乎也够了,到现在也才用了两千多年。
那时候的人也不懂怎么管钱,自从发明了钱之后,发现钱不是个好东西,弄不好就通货膨胀,那些家伙就说,钱不能用,还要用物品交换。不知道准备金也就罢了,怎么能让人随便铸钱呢?
汉武帝真能打仗,四周边都打了个遍,国土倒是大了不少。牛逼的是,不管派多大的官,都很牛,只要敢对天朝不敬,就把国家给端了。不仅仅张骞干这样的事情,好多人干过,甚至有一个公主的随嫁丫头都把人家国给端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也真不是说着玩儿的。
四书五经也是在汉武帝的时候形成的,最初只有《易》算经,有博士,后来《尚书》、《礼》、《公羊》有了博士,然后是《谷梁》。《诗》最开始也只有《鲁诗》,后来才有的其他的。最多的时候,汉武帝养了100多个博士。
所谓“封建”,就是“封邑建诸侯”的意思,跟“封建社会”其实没什么相干的。到汉武帝的时候,已经基本废除了封建制。
那时候地方官管的事情多,也没打算做好了就去朝廷当官,所以那时候的地方官人才还是很多的,好像比现在还牛。要不然如果写现在的历史,还有地方官能上史书么?

三、新
王莽不是个坏人,以前听刘秀的小说听多了,觉得王莽那简直是十恶不赦。历史上的王莽,竟然是禅让的皇帝。
不过王莽终究是一个书生,不知道怎么治理国家。取消币制,重新划分郡县,官职乱改名字,到最后,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自己当的是什么官。因为刚接到旨意,是个什么什么官,过两天,一道旨意下来,变成另一个官了,再过几天,又回去了。这也太胡闹了,难怪刘秀反的那么顺利。

焚书坑儒那不是为了销毁项少龙存在过的证据嘛?

。。。寒楼上的
。。。再寒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汉朝灭了秦,《史记》里对秦始皇特别是他母亲有非常夸张的记录,对项羽到是比较敬佩的

看的过瘾,历史在笔吏手下写来的时候的事多,尽信史则无史,这话似乎也成.现在仿佛存疑的史实多,好玩的是书要多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