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网络新科学》 社会网络入门书
最近读了《链接·网络新科学》,书很好懂,读起来很轻松,把道理说得很明白,但是不免有些啰嗦。而且有些东西要到后面才说明白,前面看到的时候的思考就没有太多意义。不过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往基本模型上加特性,应该是思考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本书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万维网上,网页终归是存在链接数量的限制的,这种限制有可能会带来什么,书中没有提到。比如社交网络的中心节点的缓慢消失对于社交网络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新的中心节点会出现,网络的稳定性会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大大提高。善于维护社交网络的人也许会更容易形成中心节点,而不是更容易被链接的人形成中心节点,总统也许是个中心点,但是他未必跟多少人有交情,只是他的位置能造成影响,卸任的总统就就很难继续成为中心点了。网络中心点因为链接的东西太多,对新加的链接来说,获取的权重有可能就会小,所以这样造成不一定会形成富者更富的情况,比如说链接向M$主页的网站就少之又少,谁没事链他干吗啊。
另一个问题是,作者研究问题的起点,是从网络上的节点入手,通过网络链接来查看网络,这样研究的结果只有可能是幂率。如果换个角度,从整个网络中存在的链接数的页面数上来看,也许就是一个正态分布。
这本书对长尾效应讲得很少,幂率应该就对应着长尾吧,因为长尾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没有所谓典型节点,这正好符合幂率。
总之,这本书有很多东西只是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探讨。坦白说,看过之后基本上和没看之前了解到的东西差不太多,只是知道了几个专有名词和一些逸闻趣事而已,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目的?
========以下为读书笔记========
《链接·网络新科学》
译者: 徐彬
作者: 巴拉巴西随机网络模型是基于所有的节点都有等同的机会获得链接,而且节点的数量恒定。该网络模型其柱状图符合泊松分布。这是一种理想假设,真实网络的链接机会不是均等的,倾向于链接更容易产生链接的位置,而且节点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六度分割理论说明大型网络的节点间隔比节点的总数小得多。当网络节点拥有的链接数超过了1的阀值,节点间的距离会骤然变小。绝大多数和外部互通的路径中,弱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群集系数说明朋友圈的紧密度,如果群集系数为1,说明你的所有朋友相互之间也是朋友。反之,如果群集系数为0,则说明你是将自己的朋友连接成一个圈子的唯一的人。群集现象普遍存在于真实网络之中,高度群集性会导致网络变成大世界。
中心节点是网络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保证了网络的高可靠性,也使网络呈现小世界的特点。
自然界的大多数数量序列都呈正态钟型分布,但在某些情况下,会按照幂率分布。幂率分布不存在峰值,其柱状图是个不断下降的曲线。在网络中,幂率描述的是等级分布。幂率分布在分布图的末端递减速度比钟形曲线慢,钟形曲线末端呈指数级递减,幂率曲线允许罕见事件。在真实网络中,大多数节点只有几个链接,只有少数几个拥有无数链接的中心节点共存。这样的网络没有典型节点,因此不存在内在的尺度,被称作“无尺度网络”。80/20定律是幂率分布的表现。处于无序到有序的相变过程的系统普遍存在幂率。
无尺度网络诞生的方式是一直扩张,优先链接某些节点。必须两者同时具备,才能形成无尺度网络。无尺度模型如果优先链接链接树更多的节点,会出现富者愈富现象;如果优先链接最适应的链接,就会出现胜者通吃现象。
节点在为获取联系而斗争,因为在互相联系的世界中,链接数量就代表了生存能力。
随机网络的崩溃不是个渐进的过程,删除较少节点,对网络的整体性影响不大,但删除的网络节点达到某个临界点,系统会突然间分裂为不相联系的孤岛。对于无尺度网络来说,如果次数幂等于或小于3,这一阀值就不存在。无尺度网络删除5%-15%的中心节点,整个网络就会被分割为相互隔绝的碎片。但是由于级联故障的存在,删除系统中某个高等级的中心节点,就有可能使系统崩溃。
互联网是有向网。所有的有向网络都会被分割为四个主要的大陆,中央网络,IN大陆,OUT大陆,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