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
马克·奥勒留·安东尼(121-180),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奥勒留作为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其著作《沉思录》曾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周末在肚子家的时候看到这本书,何怀宏的序读来还不错:“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一个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临睡前草草翻了一遍,结果发现,实在的,这人的生活环境离我太远。
第一章,这个人教会他这个,那个人教会他那个。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教我这个,教我那个,不过,我没学会什么。比如,父母希望我学会善良,其实我未必善良;父母希望我学会勤劳,其实我并不勤劳;而我的那些疏懒好吃的毛病,倒是与生俱来。这样,我实在和安东尼形成不了共鸣。
第二章开始,就是翻一页看一句,能引起共鸣我就读下去。好吧,我承认,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得到共鸣。可是这本书的名气实在太响了,我真的一页页翻到最后,最终放弃了。
不是说这本书不好,“There are a thousand Harry Potter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我或者心境未到,或者对世事理解不深刻,或者现在跟斯多亚学派没缘分,或者过几天再看就有感觉了。
当然,有几句话还是不错的,录在下面:
※ 对于那些以言词冒犯我的,或者对我做了错事的人,一旦他们表现出和解的意愿,就乐意与他们和解。
※ 在谈话中你必须注意所说的话,在任何活动中你都必须观察在做什么。在一件事里你应当直接洞察它所指向的目的,而在另一件事里你应当仔细观察事物所表示的意义。
※ 不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另外,这种写作方式我很喜欢,或者我可以考虑自己也来一份《沉思录》?咱不是那么牛的人,不打算流芳千古,只是太懒得写日记,所以整理自己思路的机会很少,开个博客专门写这个应该挺有意思哈。
风评再好的书也不可能合每个人胃口
这是我去了次书店以后发现的
省掉了不少dangdang直接看评论冲动的银子
我基本上也不是根据评论买书的。。。
豆瓣上写书评的实在是太能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