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梦无痕

一场秋雨无梦痕,春夜清风冻煞人。冬来冷水寒似铁,夏至京北蟑满城。

Avatar

颐和园

来北京5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去逛过颐和园。

果然是皇家园林:逛完了出门,才知道大门外的照壁为什么会隔那么远,因为就是需要那么大的排场;看到谐趣园的对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才觉得乾隆不仅仅会写几首歪诗,也有点睥睨寰宇的气度;站在水兵操演台,才醒悟万寿山的实地,就需要南海岛那颗浑然天成的势子;看到水木自亲的名字,才发现自己的那点文学底子几乎就等于没有;把玩了四大部洲,才了解中国古典建筑僵硬外表形式下的内涵,其表现力与张力都在这个小小的园林里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可惜没有带相机。

以下引用网上资料:

牌楼
------------------------------------------------------------------------
  竖立于颐和园东宫门外的大马路中心,描金彩绘,十分古拙壮丽。牌楼上方的正、阴面额中,分别写有"涵虚"和"罨秀"二字。词意指明,在这座牌楼的后面,便是以湖光山色而著称的颐和园了。 穿过牌楼,在坦荡的广场尽头,有一堵沿河畔而筑的红色大墙,为东宫门前的影壁。

东宫门
------------------------------------------------------------------------
  该门为三明两暗式,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及其皇后进出专用。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太监、差役等,只能行走南北两侧的罩门。屋檐上悬挂的"颐和园"三字九龙金匾,是光绪帝的御笔。门前台阶正中铺设的二龙戏珠丹陛石,俗称"龙垫儿",是从圆明园遗址移来的。"云龙"雕刻极其精美,为古代珍贵的石雕艺术品之一。雄踞于宫门前的一对大铜狮,造型生动,威武壮美,此是清漪园时期留下的文物。东宫门外的南、北朝房,原是清宫大门侍卫、散秩大臣和紫禁城乾清门侍卫的值班房。清代时,自牌楼至东宫门,设置有木栅栏和"挡众木",戒备森严,是百姓们不可接近的禁地。

光绪帝御题金匾轶事
  在东宫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写有"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镏金大匾,字迹浑厚、苍劲有力,据说这是光绪的御笔。光绪帝为写好此匾,访师求学,流传下一段有趣的故事。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颐和园后,下旨要工部大臣找人为东宫门写一大匾。工部大臣想来想去,感到只有请光绪帝书写最为合适,而且对自己日后的升官发财也更有利,于是便去求见皇帝。光绪帝悉此十分高兴,二话没说,提起御笔就在龙案上铺着的一张白纸中"刷刷刷"地写了起来。工部大臣近前一看,"颐和园"三字被写得歪歪扭扭,难看极了。但他当着皇帝的面,又不敢说不好。无奈,只好照其手迹做匾挂上了。 当挂上大匾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从紫禁城来到颐和园。她在东宫门前下轿,一看见新挂的糟字大匾就火了。马上叫人找来工部大臣,质问大匾是谁写的?工部大臣不敢说谎,如实说明这是光绪的手迹。慈禧瞪他一眼后说:"此字这般不雅,怎配挂宫门之上,还不快给我摘下来!" 光绪得知此事,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将工部大臣找来商议,决心大练书 法将匾写好。可他一连几天都写不好"颐和园"三字,叹气不绝。大臣见此大胆对光绪说:"以臣之见,闭门而写,不如访师求学呢?"光绪问"求学于何人?"大臣回答"建园时,有位王永福老木匠写得一手好字,家住园外的六郎庄,近在咫尺,不如求教于他。如果皇帝外出访师不便,是否可请他进园教学?"光绪认为言之有理,便点头赞成。第二天上午,工部大臣将王永福请进了玉澜堂,老人听说是教皇上写字,惟恐犯上便竭力推辞。光绪向老人谦敬之后,老人见皇上是真心求学的,只好答应下来。老人取来自家字贴,为皇帝讲书法,教写字。光绪殷勤招待老人,经一番勤学苦练,终于练出了一手好书法。 有一天,光绪召来文武大臣,在宣纸上一挥而就地写下了苍劲有力的"颐和园"三个大字,博得大臣们的喝彩。光绪将此字进呈慈禧太后过目,老佛爷看了也表满意,并叫人做成九龙金匾悬挂于东宫门上的。

仁寿门、仁寿殿
------------------------------------------------------------------------
仁寿门
  该门匾额用汉、满两种文字写成。门前两旁各设一块青石,呈猪、猴状,俗称猪猴石,以象征孙悟空、猪八戒守卫皇家大门。院内左右配殿,叫南北九卿房,原是清朝九卿六部的值房。
寿星石  即太湖石,因其形似"老寿星"而故名。该石首当仁寿门,起屏障、点景作用。此石产于江苏太湖流域,具有瘦、皱、透、漏四大特点,是堆砌假山,点缀园林的名贵石料。院内四周各竖有一块太湖石,以象征一年四季。

麒麟(俗称"四不像")
  又名青铜怪兽,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遍身鳞甲,并布满火焰纹,故有"四不像"的俗名。自然界并无此种动物,此是能工巧匠创造出来的优美形象。 据神话传说,麒麟为吉祥的"仁兽",它能迎忠良驱邪恶,所以多用来把门看户,以示吉利与威严。该麒麟是从圆明园遗址迁来的,原为一对,另一只已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

仁寿殿
  原名勤政殿,是清代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夏季在园中避暑居住期间,朝会大臣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重地,为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殿内设有九龙宝座、御案等,仍保持原状。"仁寿"二字,来源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字句,它同殿内挂的"寿协仁符"大匾的含意一致。意即施仁政者可以长寿,用于标榜慈禧自己。

铜龙、凤-"凤在上,龙在下"之说
  自电影《垂帘听政》上演后,慈禧的"凤在上,龙在下"之说便广为人知了。陈设于仁寿殿前龙、凤易位的摆法,便是慈禧这一说法的最好体现。 青铜铸龙、凤各一对,陈列于仁寿殿前两侧,龙、凤空腹,当慈禧、光绪在殿内办理朝政时,龙凤腹内燃烧檀香,浓郁的香烟可从龙口、凤嘴中冒出,以造成神秘的气氛。 我国自古以来,龙象征皇帝,坐天下,位居中;凤表示皇后,理后宫,靠边站。但慈禧自篡夺清朝政权,实行垂帘听政后,便打破龙、凤的传统摆法,以体现她凌驾于帝王之上的至高地位与权力。

大铜缸
  该款识题刻于仁寿殿前的铜制太平水缸及龙凤之中,款识的由来有个清宫趣闻流传。据传慈禧经争选秀女进宫后,被封为兰贵人住于圆明园的"桐荫深处"殿内。但当时地位低下,很难接近皇帝。为了得到咸丰帝的恩宠,她用钱物买通皇帝的御前太监,请求太监相助,让她有机会接近皇帝。有一天她得知咸丰皇帝要经过"桐荫深处"外出游幸时,慈禧(兰儿)便着意打扮一番,并早早就登上路旁万绿丛中的雕栏秀楼等候,当她远远看见咸丰皇帝在太监的伺候下寻幸而来之时,慈禧便纵情地唱起了娓娓动听的"艳阳天"等江南小曲。咸丰帝听得入神,于是激情满怀地朝歌声方向奔去,上楼一看是位美如天仙的女子,从而两人便在阁楼上游龙戏凤起来。慈禧以美人计得逞,于是有了身孕。在慈禧哺乳期间,咸丰帝又爱上了四位绝代佳人,并分别为之赐封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和杏花春。慈禧看到"四春"得宠,便醋海翻腾,大闹宫廷。咸丰惟恐影响慈禧母子的安康,怕将事情闹坏,于是竭力安慰,并为她特赐"天地一家春"款识。意指慈禧是天地之间的第一美人,最大之春,是咸丰帝最宠爱的心上人。慈禧后来母以子贵,青云直上,成为主宰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她为纪念这一幸事,并更好标榜自己,于是到处题刻这一款识。

耶律楚材祠
------------------------------------------------------------------------
  该祠墓建于元代,历尽沧桑,现仅存墓穴及殿房三间。庭院中竖有几尊翁仲(石人)及清代乾隆御碑一座。 耶律楚材(1271~1368),蒙古族人,为元代开国元勋。他才学非凡而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为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系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之一。

知春亭、文昌阁
------------------------------------------------------------------------知春亭
  该亭四角重檐,为昆明湖东岸的一个重要景点。此处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 知春亭小岛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这里桃花绽红,柳丝吐绿,最早向人们报告春讯。我国有"见柳而知春"之说,故该亭以此意而命名。 我们屹立亭中驰目纵览,浩瀚的昆明湖,壮丽的万寿山,挺秀的玉泉山宝塔及西山群峰等等,均历历在目。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文昌阁
  紧邻知春亭东侧,是座关城式建筑,高三层,壮观秀丽。阁楼内供奉有一尊文昌帝君铜像,其左右侍立童男童女各一名,并设帝君乘坐的马一匹(铜制)。相传文昌帝君主宰人间的功名和利禄,所以旧时深受仕途者的信奉。

玉澜堂、宜芸馆
------------------------------------------------------------------------
玉澜堂-囚禁光绪帝的牢房
  玉澜堂建于乾隆年间(1750),后来被毁,光绪时重建。这组四合院,是光绪帝在园中居住及后来被囚禁的地方。 光绪帝为何会被囚禁呢? 光绪,爱新觉罗·载氵恬(1871~1908),系慈禧胞妹之子(外甥)。当慈禧的儿子同治帝早亡后,慈禧为继续掌权,便让年仅四岁的光绪继位,由她第二次进行垂帘听政。光绪19岁时,慈禧扬言"撤帘归政",但仍操纵实权,光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

百日维新惨败揭秘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一以"不得罪友邦"为由,实行不抵抗政策;二因她大办六十寿庆,耗费巨大,前线给养匮乏而难以御敌,从而使清王朝拥有的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北洋水师(海军)全军覆灭。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公车上书》给光绪皇帝,主张维新变法图强。在改良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下诏变法。6月16日,光绪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谈话两小时,对康的见识非常赞赏。光绪想通过变法来抓到军政大权,做个真正的皇帝。同时也想利用维新运动改革吏治,以挽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但保守党首领慈禧对变法保持沉默的同时,正阴谋策划废黜光绪的勾当。9月16日,光绪于玉澜堂召见袁世凯,要他将慈禧的死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荣禄杀掉。袁大耍两面派:一面向光绪表示:"诛荣禄如杀一狗矣",一面速向在天津的荣禄告密,荣禄连夜进京向慈禧报告。按常规光绪应于9月20日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但慈禧却于19日下午就突然来到紫禁城,光绪知大事败露而惊恐万状。9月21日,狡滑的慈禧便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因自己有病,请慈禧太后再次"训政"。只搞了103天的变法,就这样被慈禧镇压下去了,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慈禧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等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夏季监禁玉澜堂,冬季关在中南海的瀛台,整整关了十年,终年38岁(1908),死后葬于清西陵。光绪被软禁玉澜堂时,四面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东西厢房内仍可看到当年所砌的砖墙,这是历史的见证。 玉澜堂内仍按原状摆设,正殿中仍有光绪当年的宝座、御案、掌扇、珠宝山水画屏风及龙床等。大门外摆设的"母子石",这是慈禧为了发泄对光绪搞维新变法的仇视,下令将香山的两块母子石移来这里的,示意顽石尚有母子之情,责骂光绪忘恩负义而不及顽石。

光绪为何叫慈禧太后"亲爸爸"?
  光绪无论在何处拜见慈禧时,都要叫她"亲爸爸"。这种称呼的确令人感到离奇与费解,一般人以为这可能是满族人的习俗叫法罢了。其实不然,这种别出新裁的称呼,看来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慈禧是咸丰的皇贵妃,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慈禧曾解释道:"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而且慈禧之子同治帝与光绪是堂兄弟,同治死后(无嗣)由堂兄弟继位也是合符皇家礼法的。加之慈禧实行了同治、光绪两朝的"垂帘听政",实际处于太上皇的至高地位。所以慈禧喜欢光绪以男性的称呼来叫他"爸爸",而且在前面再加一个"亲"字,以显示她的尊贵、威严与亲热,所以出现了这种不寻常的叫法。

宜芸馆-光绪皇后住处
  该馆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为光绪的皇后--隆裕在园中居住的地方。隆裕系慈禧娘家的侄女(堂弟之女),是慈禧为了控制光绪逼婚成亲的。帝后俩感情不和、未有子女。 珍妃为光绪的意中人,漂亮、聪慧,同情光绪,支持变法,因此被慈禧视为眼中钉。当光绪被囚禁时,珍妃即被降为贵人,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在逃往西安之前,命令太监崔玉桂将珍妃从紫禁城景祺阁的冷宫中引出,推入井中淹死,所以故宫有"珍妃井"一口。宜芸馆是座典型的四合院,正殿西暖阁设有"凤床"。院南垂花门内的廊壁上,镶嵌有十块乾隆临摹的书法真迹。殿内陈设保持原样。

乐寿堂
------------------------------------------------------------------------
  乐寿堂是慈禧在园中居住的地方,为园内生活区的主体建筑。"乐寿"二字,取《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 堂内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厅中设有宝座、御案、掌扇、玻璃屏风,青花大瓷盘(盛水果,供观赏及闻香味之用),此外还设有镀金九桃大铜炉等。 堂内东外间为茶点室,东内间为更衣室,西内间为卧室,西外间为处理政务之地,后套间则是宫女、太监及执事女官的值班房。

慈禧御膳
  我国古代皇帝用膳叫御膳。慈禧实行垂帘听政操纵清朝政权,实际是位中国的女皇,所以她用膳完全是帝王规格的御膳。 乐寿堂正厅也是慈禧太后用正餐的地方。用膳时,慈禧坐于宝座上,摆三桌佳肴:一桌是吃的,一桌是看的,一桌是装饰品。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山珍海味菜128种,既要饱尝口福,又要饱览眼福,极讲排场、奢华。她平时一天的膳费定例为60两白银,当时可购大米一万 斤,可供一万农民生活一天。俗话说:"帝后一席饭,农民数年粮。"这是一点不假的。

青芝岫-"败家石"趣谈
  在乐寿堂院内南侧,点缀有一块巨大的色青而润、形似灵芝的"北太湖石",乾隆帝十分喜爱此石而赐名青芝岫。但该石有一外号叫败家石,其由来有段趣味传说。据说明朝大臣米万钟,在今北京大学校址内建有一座私人花园,叫勺园。此人爱石成癖,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发现了此石,企图运往勺园。在古代为采运此石,必须先修路挖井,隆冬时将井水洒上路面,冻成厚厚的冰道后,再用人工、马匹进行拖运。但仅运至良乡,米家已工力穷竭,破了家产,只好弃之路旁。到了清代,乾隆赴西陵扫墓路经良乡发现此石,喜出望外,下旨要将该石运来这里装点园林。此石走水路运至南侧湖畔?"水木自亲"码头破门而入。对此,乾隆母亲极为不满,咒骂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败家石呵!"说来也巧,乾隆搬来该石,清王朝便从盛到衰,由强到弱,最后出了一个慈禧,将国家搞得一败涂地。人们认为此石既败私家,又败国家,所以讥称败家石。

永寿斋
------------------------------------------------------------------------
  这是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处,与乐寿堂紧邻相通,由此可见他与慈禧的关系极不一般。北房是李的起居室,按原样陈设。东屋设有历代典型坏太监的塑像,如童贯、魏忠贤等。南屋陈列有李莲英护拥慈禧、光绪仪仗队的雕塑群体模型展。

李莲英何许人也?
  李河北河间人,九岁入宫充役,当原总管太监安得海被杀后,由他取而代之。他能获得慈禧的宠幸,据说主要有两大伎俩:一是善于为慈禧梳头美容美发及按摩推拿,能设法满足慈禧在生活上的种种欲望与需求。二是在政治上与慈禧紧密勾结,百般奉承,充当慈禧的亲信及特务头目。因而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被破格晋封二品顶戴花翎,掌握实权,左右朝政,成为清末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显赫的大宦官,死后埋于京西郊的恩济庄。"

我国古代太监简述
  太监是我国古代宫刑的产物,周秦时期受到宫刑的男子,往往发至宫廷充当杂役。战国时期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太监是一种人为的变性人,其外生殖器被阉割后,既有男人的体力,但又无男人的危险,这对从事宫中苦力,无碍皇帝多妻制的实施。绝大多数太监都是悲惨的一生,像李莲英这样的得宠者只是极少数。秦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乡府,隋唐叫内监,明朝内宫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清朝将太监统归内务府管辖,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叫"敬事房。"历代太监数量不一,清朝乾隆年间有太监二千六百六十六人。

德和园
------------------------------------------------------------------------
  德和园主要由大戏台、颐乐殿和庆善堂所组成。1985年经修整彩绘一新,被辟为颐和园内的一个特别游览小区。园区服务人员均以清代当差宫人(太监、宫女式)打扮。园内展品珍宝荟萃,文物极富,宫廷生活气氛浓郁。

大戏楼
  建于公元1891年至1895年,用工四年,耗银七十一万两,仅次于佛香阁工程。该戏楼属于清代四大戏台之一,其余三座为故宫的畅音阁、圆明园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清音阁。 戏楼极为雄伟壮观,高21米,宽17米,共分3层,各有上下场门,可同时作戏。上称福台、中称禄台、下称寿台。寿台上的小楼是乐队伴奏之处。寿台的天花板上设有七个"天井",地板下设有一个"水井"、五个水池。这是为了扩大音响共鸣和便于演出神鬼戏。"神仙"可从天而降,"鬼怪"可从地下钻出,同时还可搞壮观的水法等布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杨小楼等,均曾在此为慈禧演出过。

扮戏楼文物展
  设于大戏台后台的扮戏(化妆)大厅里,展出有当时的戏装道具、景泰蓝制麻姑采药、慈禧乘坐的轿子、汽车,以及1905年由美籍荷兰女画家华士胡伯为慈禧绘的巨幅油画像。当时慈禧已是一位七十一岁的老人,但画中的她却是一副中年模样,为的是要表示"青春常在"之意。

颐乐殿
  为帝后欣赏戏剧之处。内设慈禧的宝座、茶点休息室与午休的卧室等,陈设极其豪华、讲究。 每当演出时,慈禧坐于殿内西侧临窗台的炕床上赏戏。现塑有其当年看戏模样的蜡像,以供游人一览。光绪皇帝坐于殿外左侧廊下;其后妃们便坐在殿外右侧的窗台前。被赏赐看戏的王公大臣等,则席地坐于院内 东西两侧的廊房内,等级极为森严。 慈禧是个戏迷,她每次来到园中的第二天就要看戏,有时连吃饭也要 观赏。特别是每逢她过生日时,前三天后五天要连续演九天吉祥戏。上两层搞福禄寿康和八仙过海等戏剧造型,最下层才演正戏。"歌舞无休日",此是清代统治者奢侈生活的历史见证。

东西廊房文物陈列
  东侧主要陈展有慈禧太后的服饰及其生活用物和玩赏品等。西侧主要展出有从西方诸国进口的玻璃器皿等艺术品。这些中外文物制作精致、数量众多,均是颐和园原有的艺术珍品。

庆善堂
  该殿堂为颐乐殿的后院建筑。正殿内陈设有慈禧的油画像、蜡像,进口钢琴,珍妃、瑾妃的蜡像等。游人可在这里穿着古装照像留影。 庭院中的东西厢房,分别为当年光绪皇帝及其隆裕皇后陪伴慈禧赏戏时的休息之处,内设卧室、茶点室等,并塑有他们的蜡像。

"扬仁风"典故
  扬仁风是附属于乐寿堂西侧的一个小庭院。院内有山、有水,有月形洞门、凹形荷池,朱栏粉墙依山、池而建,深富江南园林特色。庭院正北建有扇形殿,殿前地面用石砌成扇骨形,窗户和殿内的宝座、香几、宫灯均呈扇面式,极为别致。这是我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化的一个范例。 其名取自《晋书·袁宏传》中的典故:"宏出为东阳郡,安(谢安)取一扇授之,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要施"仁政",这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一贯标榜的口号。

长廊
------------------------------------------------------------------------
  此为园内著名的游廊,1990年已被《世界吉尼斯大全》,评为全球画廓之冠,驰名中外。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同时还建有短廊连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及山脚下的一座八面三层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在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苏式彩画,有风景、人物、山水、花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画共计14000多幅。整个长廊沿湖岸迤逦绵延,像一条彩带,把山前的建筑群联系在一起,使山、湖两个景区既泾渭分明,又紧密相联,十分秀丽迷人。游人漫步其间,赏画观景,步移景换,美不胜数。

养云轩-贵妇们的住处
  位于长廓东头北侧,为一大型院落。门前辟有葫芦河,河上横跨石拱桥,门额"川泳云飞"四字为乾隆御笔。慈禧来园时,此处是侍从妃嫔、格格、命妇们的住所。慈禧的私人画师缪素筠及女官德龄、容龄俩姐妹也曾住此。

排云门、排云殿
------------------------------------------------------------------------
排云门
  这里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请看佛香阁、排云殿、排云门和云辉玉宇牌楼,均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象征着神权的佛香阁高高在上,具有主宰一切的气势,而慈禧做寿的排云殿则在轴线的中间,整个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佛经中所描绘的仙山琼阁的天国境界,以及"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这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一大特色。

排云殿-慈禧寿庆之地
  明代时,此处曾建圆静寺。清代乾隆为其母亲祝寿而建"大报恩延寿寺",但后 被侵略军焚毁。排云殿是于公元1887年(光绪十三年)兴建的。"排云"二字来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字句。慈禧把自己比作排云而出的神仙,将该殿专门用于寿庆活动,以便接受百官的祝 贺。 殿中陈设的九龙宝座和沉香木大寿字,以及用台湾产的乌木特制的屏风等,大部分是慈禧做七十大寿 时,由她的臣仆们送的寿礼。 慈禧曾在此殿举办过多次寿庆活动。当举行拜贺"典礼"时,她坐在殿中的宝座上,光绪帝跪拜于二宫门内中央,一品官跪拜于金水桥前,二品官跪拜于桥南,三品以下跪拜于排云门外。排云门内外设有《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演奏班,以及卤簿仪仗等。排云殿外的东西配殿,是收放寿礼的地方。 慈禧每次祝寿都要大肆挥霍,不仅在园内张灯结彩,而且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沿途分设60段点景,建造经坛、戏楼和彩棚等数十座。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月初十是慈禧的六十寿庆。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但慈禧不顾国家安危,竟从国库提取白银540万两用于祝寿,仅仁寿殿前搭的一座天棚,就用去彩绸17500多匹,京津两地可拉个来回,可见其祸国殃民的程度。据说当时北京城出现了一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quot;的对联,猛烈抨击慈禧的腐败行为。

慈禧是位什么样的人物?
  据蔡东藩著《慈禧太后演义》所述:叶赫那拉氏·慈禧,1835年生,东北长白山满族人,乳名兰儿,父亲为安徽候补道员。她小时聪明伶俐,诗史书法学而皆通,并能演唱一口动听的江南小调。"未到破瓜年纪,已出落得丰姿绝世,才貌双全。"她父亲病故后,家境从此贫穷潦倒,为觅生计,便与母亲、弟妹一起,沿京杭大运河来到北京破落地住下。正当兰儿17芳龄之时,巧遇宫中大选秀女。她在"红颜具命薄?""生女也可壮门楣"的思想指导下,为争出头之日,便决意报名应选,结果如愿以偿。由于兰儿计谋多端,从而成为清代第七帝咸丰的贵妃,第八帝同治的生母(同治封她为皇太后,俗称西太后),第九帝光绪的姨妈。1861年咸丰病死于承德,由其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慈禧阴谋发动宫廷政变,杀害了肃顺等辅佐大臣,篡夺大权后实行垂帘听政。同治帝于19岁病亡,她又强立年仅4岁的载氵恬继位(同治的堂弟),年号光绪,再度垂帘掌权。不久慈安东太后暴亡,由她独揽权柄,连续把持朝政长达48年之久。慈禧于1908年病逝,终年74岁,死后葬于清东陵。此人十分腐败毒辣,对内镇压义和团等,对侵华列强则推行妥协投降政策,签订了《辛丑条约》等一系列卖国条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臭名昭著的封建独裁者。

德辉殿、万寿山昆明湖大石碑
------------------------------------------------------------------------
德辉殿
  位于东西对称的爬山廊会合处,是拜佛者登山时的歇足之地。东西爬山廊各有石磴114级。


"万寿山昆明湖"大石碑
  为乾隆帝手书。碑文中说他扩建昆明湖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治水,此为他的欲盖弥彰之谈。

佛香阁、转轮藏、敷华、撷秀二亭
------------------------------------------------------------------------
佛香阁
  这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佛香阁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后被烧毁。1891年(光绪十七年)重建,耗银78万两,是重修该园花费最大的工程项目。 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40米,以八根坚硬的大铁梨木做擎天柱,结构复杂,气势磅礴,是座艺术价值很高的古典建筑。塔内供有接引佛(即阿弥陀佛),慈禧崇信佛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在此烧香拜佛,以求神灵的保佑。 我们至此,居高临下,可以饱览昆明湖及几十里以外的明媚风光,令人目不暇接,激情满怀。

转轮藏
  在佛香阁的东侧下,是座宗教建筑。过去于木塔内藏有经书、佛像。封建帝后祈祷时,要由别人在地道中转动木塔,他们自己在上面只是抚摸一下,就表示已将塔内的藏经念了一遍。

敷华、撷秀二亭
  坐落于佛香阁东西两侧的假山石上,东为敷华亭,西为撷秀亭,两亭对称呼应。沿着亭外的石阶和亭内的石洞往下去,可东通转轮藏,西达宝云阁,别有洞天,趣味无穷。

智慧海
------------------------------------------------------------------------
  这是一座宗教建筑,雄踞于万寿山之巅其名本意是颂扬佛的智慧浩如大海。该殿兴建乾隆年间,因不用梁柱承重,全部由琉璃砖、石料发券砌成,故俗称"无梁殿"。过去殿内设有佛龛,全被英、法联军烧毁。殿外墙壁上饰有琉璃佛像1008尊,其中亦有许多被毁,殊为可惜。 殿前的琉璃牌坊,名众香界,居高临险,十分壮美。牌坊的两面额和无梁殿的前后额,均是3个字的题额,连起来正是佛家的偈语:"众香界,癨树林,智慧海,吉祥云"。

宝云阁(铜亭)
------------------------------------------------------------------------
  是座宗教建筑,全部用铜铸件构成,俗称铜亭。建于公元1755年,亭高755米,重207吨(近42万斤)。该亭歇山重檐,四面菱花木鬲扇,造型与结构完全和木建筑一样,呈蟹青色,坐落在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极为精美壮丽。铜构件的精细花纹,是用中国传统的拔蜡法铸造出来的,工艺异常复杂,反映了我国当时高超的冶炼技术水平。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无法将它销毁,但将亭内陈设抢劫一空。日寇侵华时,曾企图将阁内的一张铜桌子及园内众多的铜铸太平水缸运走,但刚运到天津时,日寇就宣布投降了。这些文物是于1945年运回故地的。 清代时,该阁是喇嘛为帝后祈福求寿的念经之所。后面五方阁下的石壁莲花框,是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

听鹂馆、画中游、湖山真意
------------------------------------------------------------------------
听鹂馆-原慈禧小戏院
  建于乾隆年间,后被焚毁,光绪十八年重建。馆内设有小戏台,在德和园未建成之前,此处是慈禧听鸟叫和欣赏戏曲、音乐的地方。鹂指黄鹂鸟,叫声非常悦耳动听,古人常用此鸟叫声来形容优美的歌声与乐曲。现在这里是专供外宾、侨胞及国内旅游团体用餐和休息的场所。

"金支秀华"大匾
  挂于正门上方。该词出自《汉书·礼乐志》。"支"为古代乐器上的一种部件,"华"为乐器上的装饰。此处指的是皇家的宫廷艺术,表明这里是宫廷演奏音乐的地方。

"来云依日"大匾
  挂于戏台下层上方。该词出自晋代郭璞的《洞冥记》,原是我国古代一首乐曲的名称。意思是说,优美的乐曲把天上的行云也吸引前来,围着太阳缭绕了。

"凤翔云应"大匾
  挂于戏台上层,凤即凤凰,云指青(卿)云、景云。古人把"凤凰"和"青云"作为吉祥的象征。匾词意指:凤凰听到优美的音乐便在空中飞舞,优雅的乐曲使青云也集聚到这里来了。

"涵蒙祉福"大匾
  挂于听鹂馆正殿门首。涵为包涵,蒙为蒙受,祉为"幸福"。该匾的意思是吹捧封建帝后生活在无比幸福和无限富贵之中。

"贵寿无极"大匾
  挂于东院。其语出自汉代焦延寿《易林》篇。"贵"指地位高,"寿"指寿命长,"无极"为无穷尽。"贵寿无极"意为祝福封建帝后尊贵长寿,永远幸福。

画中游
  听鹂馆北面的半山坡上,有组依山势而筑的楼、台、殿、阁,统称画中游。人们登临这里,可以饱览迷人的湖光山色,大有置身 于画中游览之感而故名。

湖山真意
  位于画中游东北侧的山脊上,是座面阔五间的敞厅。敞厅的四面,是一幅幅自然别致的取景 框,每框一景,引人入胜,极宜远眺。

昆明湖、清晏舫、五圣祠
------------------------------------------------------------------------
昆明湖-京城明珠
  该湖原名瓮山泊,到清代乾隆时期,乾隆借为母亲祝寿、兴修水利和操练水师之名,将瓮山泊仿杭州西湖大加扩展,并据汉武帝挖昆明池练水军的典故而改为今名。当年乾隆及慈禧均曾在湖上搞过所谓的水军操练。 昆明湖以西堤及一条短堤为界,划分为三个水域,并据道教"一水三山"之说,分别筑有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座岛屿,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岛)。 昆明湖的里湖形似一只大寿桃,里外湖的总面积为220公顷(4000多亩),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3米多,这是京城历史上第一座天然加人工而成的大型水库。过去的水源主要来自西侧玉泉山下的龙泉与玉泉,元代时大水利专家郭守敬又将昌平的白浮泉等引入,现在又与京密引水渠相通,水源更加充沛。其湖水浩淼,山岛耸峙;堤桥多姿,建筑宏丽;风光绝佳,是京城难得的一处山水胜境! 每逢夏秋之际,湖中是游泳、荡舟和乘船赏景的极好场所;而到冬季则是十分理想的天然溜冰场及冰上运动游乐场。

清晏舫-中国最大石船
  该舫在长廊西端的昆明湖中,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用巨石雕砌而成,长36米,取"江山永固"之意,以象征清朝政权坚如磐石。初建时为单层中式舱楼,后被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仿翔凤小火轮而建为双层西式舱楼。并在船体两侧加了两只石雕"机轮",以"河清海晏"之说而改名清晏舫。船舱四角设有四根空心立柱,下雨时雨水可从空心柱注入湖中。在上下两层舱楼内均设有一块大镜子,波涛映入镜中犹如船在航行。石舫头靠泊岸,含远航归来之意。当年乾隆帝、后及后来的慈禧 等,均喜至此放生、纳凉、品茗与赏景。

五圣祠
  建于石舫西侧的小岛上,原来祠内供有山神、土地、龙王、药王与花神,故名五圣祠。

西堤
------------------------------------------------------------------------
  该堤于乾隆时仿杭州的苏堤兴建,堤外还有宽广的湖面,以体现湖外有湖,水阔天空的壮景。 西堤自北向南建有六座桥,即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各桥形式不同,含义有别,极富趣味。

界湖桥
  位于西堤北端,为里外湖的转折处与进水口。

豳风桥
  其名引自我国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一书,以表现古代的奴隶主及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玉带桥
  为六桥之冠,用大理石和汉白玉石雕砌而成,拱高且薄,形若玉带而故名。玉泉山的泉水从此桥注入昆明湖。清代帝后乘龙舟便是由该桥洞来往于玉泉山静明园和万寿山昆明湖的。相传当年慈禧太后曾倒骑驴跨越此桥。

镜桥
  其名来自唐代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

练桥
  名称引自南朝谢眺的"澄江静如练"诗句。

柳桥
  则以唐代杜甫"柳桥睛有絮"名诗而称谓的。

景明楼
  座落于西堤南部,是乾隆帝仿湖南岳阳楼而建。其名取自宋代范仲俺《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该建筑由三座高低不一的两层楼阁组成,前后临水,视野开阔,是当年帝后们游 乐、观鱼、赏景的最佳景点之一。

南湖岛
------------------------------------------------------------------------
  该岛坐落在昆明湖的东南部,占地一公顷多。它与西堤外湖中的镜治阁和藻鉴堂两个小岛一起,用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南湖岛与万寿山遥相呼应,起着丰富水面景物的重要作 用。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月波楼等。岛北假山上建有涵虚堂和岚翠间,为岛中的主体建筑。清代时,此处是帝后们赏月和观看水师表演的地方。

慈禧可笑的水师(海军)表演
  慈禧太后为了显示她对海军操练的关心及统帅清兵的最高权威,于1889年令李鸿章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陆战队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这里。他们把小小的昆明湖比作"汪洋大",用小火轮作"战舰",布阵于湖东水域,而在西堤等处则设有陆军马队等,慈禧坐于南湖岛岚翠间的"阅兵台"上,四周旌旗招展,好不热闹、气派。 表演开始时,一批批"舰队"从东向西驶去,随后水兵们做各种水上及潜水表演等,而陆军马队则行进活跃于西堤等处。"海陆两军"摇旗呐喊,礼炮齐鸣,欢呼"慈禧太后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从而以博得"老佛爷"的欢心。

道光帝怒拆"凤凰楼"秘闻
  在昆明湖南端绣绮桥北的水面上有一小土墩,名凤凰墩。墩上建有秀丽的凤凰楼,楼内供奉铜凤凰,历代香火旺盛。 但至清朝第六帝道光,由于生女儿多(九女),生男孩很少,为此心中纳闷与不解。一天他将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叫来,要他帮助找找原因。风水术士故弄测算一番后惊道:皇上多生女,少生男,是因昆明湖上的凤凰楼作崇哩!因为凤凰墩属阴,墩上又建凤凰楼,又供凤凰神,这是阴上加阴呵,所以皇上自然也就多生女儿了。道光一听,信以为真,怒从心起,即令人前去拆楼及撤神位,从此这里仅留遗址了。

十七孔桥、廓如亭(八方亭)
------------------------------------------------------------------------
十七孔桥
   该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廓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为何桥洞要建成17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九"数。而"九"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的。

廓如亭(八方亭)-中国古亭之冠
  位于十七孔桥东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面积达130多平方米,内外三圈,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承,八角重檐,气势雄浑,在园中起重要点景作用。 廓如亭、十七孔桥和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三部分,据说这是用乌龟造型来象征长寿之意。

铜牛、东堤昆仑石
------------------------------------------------------------------------
铜牛
  铸造于公元1755年,设 于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它同真牛一样大小,昂首竖耳,目光炯炯,神态警觉地注视着昆明湖。 为什么要设此铜牛呢?相传在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清乾隆在扩展昆明湖后,便据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此设置镀金铜牛。同时,他还写了一篇《金牛铭》,用篆文刻铸在铜牛背上,现仍清晰可辨。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当初建园时,为了丰富苑囿的迷人景观和神话色彩,于是按照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内容安排一些景致。
他们将宽广荡漾的昆明湖比作天河,东侧设置铜牛以象征"牛郎",西侧豳风桥北部的田园风光,以象征"织女"的"织耕图"。"牛郎"隔湖遥望着西边"织女"的住处,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脉脉深情,引起了人们的多少遐思冥想呀。

东堤昆仑石
  在东堤上有块大石碑,名叫昆仑石,上面刻有乾隆写的《西堤诗》。此处是东堤,为何题《西堤诗》呢?原来在清初时,这里是畅春园的西堤,后来由于乾隆往东扩展昆明湖至此,这里便成了昆明湖的东堤。乾隆在诗中写道:"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指的就是这一变化。 现在,为了方便游人,特在东堤开辟了一座新宫门。

紫气东来关城
------------------------------------------------------------------------
  该关城位于万寿山东南麓,这种关城在园内共有六处,既是点景又是当年园内的分区防卫据点。

"紫气东来"典故
  题刻于关城的正面石额。据传说,春秋时函谷关尹观得东方紫气蒸腾,预言必有圣人过此。不久,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该关城的名字,便出于这个典故。

"赤城霞起"赋
  题刻于关城的背面石额。据说,我国古代时在江苏有座赤城山,山上石头全是红色,每当阳光照射,犹如万道霞光,极为宏伟壮观。晋代(265~420年)诗人孙绰曾作《赤城赋》一首,其中有"赤城霞起"名句。因关城地处万寿山东端,上题"赤城霞起",为的是借以形容万寿山东迎朝阳的壮丽景观。

谐趣园
------------------------------------------------------------------------
  为颐和园内的"园中之园"。建于公元1751年,是按乾隆之意仿无锡寄畅园而建,原名惠山园。公元1811年嘉庆重修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的含义改为今名。公元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才重新修复。 该园面积不大,环池共有十三座不同形式的建筑,并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联起来,布局严谨、精巧,环境幽美、清静。慈禧驻园期间,常来这里休息、钓鱼和观赏荷花。
  谐趣园内究竟有什么趣味呢?主要有三趣:
声趣
  即西北角"玉琴峡"的水声,流水潺潺,非常悦耳,宛如琴声。
楼趣
  西北部的"瞩新楼",内观为两层,外看为一层,似楼非楼,颇具奇趣。
桥趣
  园内共有五座桥,其中贴水面而架的"知鱼桥"最为著称。其名取自《秋水·濠上》战国时期的两位哲学家--庄子和惠子,他们在过桥观鱼时互相辩论的典故。即一个高兴地说:请看水中的游鱼多快乐啊!另一个则诧异地问道:你不是鱼为何知道鱼快乐呢?一个便反驳说:你不是我,你怎知我知不知鱼快乐?辩论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启迪。该桥用此典故命名,桥柱上还刻有乾隆皇帝的题字题诗。

乐农轩、景福阁
------------------------------------------------------------------------
乐农轩
  农舍式建筑,建于公元1902年。传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挟持光绪皇帝在逃往西安的途中,曾用农民的窝窝头充饥,因饥不择食,吃得很香。当慈禧回到北京后,便建此轩以作纪念,标榜她和农民的关系。今天"仿膳"精致甜美的小窝头,便是出于上述原因演变而来的。

景福阁
  三卷式建筑,前面有宽阔的敞厅。是慈禧赏月、观雨和远眺湖中景致的地方。她有时也在此处吃饭,"传膳"时需由二百多名宫女、太监从山下将饭菜逐级、分段地传送上来。公元1903年以后,慈禧曾在此处多次接见和宴请外国使节。

后山喇嘛庙群
------------------------------------------------------------------------
  雄居于万寿山后山的中轴线上,这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实施民族怀柔政策,推崇藏传佛教所建的一组喇嘛教寺庙群体。但于1860年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为按原样重修后的非凡景观。 该庙宇是据佛教的宇宙观进行精心设计建造的。前有须弥灵境,两侧竖有经幢。主体建筑为香岩宗印之阁,内供三世佛像。在该阁四周筑有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和北俱卢洲。于阁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位,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种色彩的四座喇嘛塔,以代表佛经中所说的"四智"。在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的东西两侧,还筑有日台与月台,象征日月环绕佛祖运行。这些神秘莫测的梵宇境界依山就势而筑,十分雄奇壮丽,是京城难觅的一处喇嘛寺观。于此庙的东部还有花承阁、多宝琉璃塔;西部有倚望轩、妙觉寺等胜景可览。

后湖苏州河、苏州街
------------------------------------------------------------------------
苏州河
  又称后湖,西起荇桥,东至玉琴峡,全长1600多米。河面乍宽乍窄、山石嶙峋、港湾众多,曲折蜿蜓,游鱼可数。两岸杨柳青翠,野花芬芳,松柏蔽日,桥梁多姿,一派江南水乡、河叉的迷人景致。

苏州街
  位于苏州河中段。其以水当街,以岸作市,乾隆时仿江南一水两街式的水镇而建,但后被侵略军焚毁。1987-1990年,市政府将该水街宫市按原样进行重建,再现了当年店铺林立,古色古香的风彩。 该水镇又称买卖街,全长约300米,共设各式铺面64座,牌楼(坊)14座,小桥8座。两岸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绸布店、印书局等应有尽有、多姿多彩。清代时期,这里的店员、伙计均由太监、宫女装扮,每当皇帝、皇后、妃嫔们等来此游幸、购物之时,便煞有介事地做起火热的"买卖"来。列肆(市)于皇家宫苑的做法而始于汉代。在此雄伟的喇嘛庙前,兴建起如此秀丽的江南式水镇市街,犹如荟萃娱乐、美食、商贸于一体的民间庙会,这反映出别出风韵的清宫生活,以及我国繁盛的传统商业文化。 游人至此可沿岸或乘小舟购物,充满仿古旅游的浓郁乐趣。

啧啧,看完了才回来搜集资料。

去之前就根本不知道资料上说的是什么……

搜集资料是为了下一次去,嘿嘿……

他陪他老妈的

赫赫,我天天都在颐和园里……觉得是很不错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