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秋梦无痕

一场秋雨无梦痕,春夜清风冻煞人。冬来冷水寒似铁,夏至京北蟑满城。

Avatar

读熊逸《王阳明:一切心法》

我是喜欢先读别人的著述,然后再看其他人的批注的。
因为我觉得别人加工过的东西,总会缺少原有的味道,更何况别人的解读不一定对呢?
所以我选择了自己看《传习录》。

然而选择《传习录》作为心学入门的人,大概率都会发现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传习录》上来先谈的是:“在亲民”和“在新民”。原文是:『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这其实是有背景知识的:《大学》是朱熹从《礼记》中摘出来的一章,单独成经。第一章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亲民”,朱熹引用程颐的意见,认为“亲”是别字,应当改成“新民”,依据是《大学》下文里的一段:『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一段显然是在解释“新民”的含义。所以程颐、朱熹既有古文惯例的支持,又有文献内证,这个改字解经绝对可以站得住脚。然而,王阳明的心学针对的就是朱熹的理学,驳倒朱熹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也是从《大学》内证入手,因为《大学》下文大段大段的内容都在阐述爱民的道理,跟“新民”没什么关系。具体内容请参看《传习录》,这里就不引用了。
然后,是“知止而后有定”、“至善”、“精一”、“正心”。。。
我要看的是什么,是心学是咋回事啊,上来给我这一团雾水,让我哪儿找心学去啊!我虽然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是真的没有那么深厚的钻研过好吗,就算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可是“心学”在哪里?

好吧,去看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在说什么鬼?善恶是心意对事和物的映射我懂,可是王阳明为什么是在教我为善去恶?这跟“知行合一”有什么关系?好吧,其实是在说为什么要“存天理,灭人欲”,可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事又和“知行合一”是什么关系?

读了《王阳明:一切心法》,终于搞懂了。

熊逸对儒释道的确是都很懂的,所以这本书里,把《传习录》讲得很明白。
但是,熊逸是对“心学”是不怎么看得起的,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异端信仰下的典范人生”,可以说从头到尾几乎没有怎么肯定过心学。
所以如果没对儒家经典有足够多的理解,看这本书会对心学产生误解。

举个例子,熊逸对“知行合一”的评价是:『他的这套理论在今天看起来非但无谓,甚至难以自圆其说』,举得例子是吸毒不能克制。
可是我觉得,就毒品而言,反正就抬杠嘛,那就抬呗:你沾毒品,只是因为你不知道毒品沾上了就戒不掉。你想戒毒,还是因为你不知道毒品就戒不掉。所以不行还只是不知。

另一个例子,熊逸对于心学的解释是『阳明心学里许多匪夷所思的内容正是来自冥想的结果,正是冥想的结果“建立了真理的原型”,而当王守仁试图以哲学化的表述来宣讲这些真理的时候,“不过将其转译成花里胡哨的公式”。许多阳明心学的研究者总是努力在哲学语境里将这些“花里胡哨的公式”以合乎逻辑的语言解读出来,所以才造成了种种求之过深的误解。』所以,『以功利目的学习阳明心学的人,买椟还珠不失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只要掌握冥想技术就足以获得平常心或抗压了,阳明心学的人文意义反而无足轻重。』因为『神经科学家发现了冥想的许多益处,诸如反应速度变快,不易受到压力的影响;还发现高阶冥想者(无论何种信仰)都更容易使自己达到聚精会神的状态。』
我是很多年前学会的冥想,而且把冥想推荐给了很多人。因为冥想给人带来的好处远多于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但是要说心学就只是冥想带来的,而且也只有冥想有价值,恐怕就要呵呵了。

综上所述:此书不建议读,尤其不建议年轻人读。
当你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对儒释道有深入的理解的时候,可以把这本书当作小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