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秋梦无痕

一场秋雨无梦痕,春夜清风冻煞人。冬来冷水寒似铁,夏至京北蟑满城。

Avatar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美]约翰·霍特
翻译:张雪兰

按:朋友推荐我读的这本书,读了确实觉得也不错,所以做了点摘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也是“在家上学”运动的支持者,认为孩子们应该在家学习而不是去学校。这个恐怕就有点过了,学校是孩子们的江湖。

以下为摘抄:

孩子学习的规律:
1.用成人的方式理解孩子是徒劳无益的。
只有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才能够充分地了解孩子。
孩子们的第一个处境:分不清独立的个体和系统。
在孩子的眼里,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他分不清什么东西是独立的个体,什么东西是附属于别的东西的一个零件。
孩子们的第二个处境:没有办法理解别人,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人类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是个复杂而陌生的东西。他的处境就像我们身处一个语言不通、完全陌生的国度中时的状态。
孩子们的第三个处境:容易犯错。
绝大部分犯错行为,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力气太小,或者理解能力有限罢了。就像我们找了一份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在上班的时候不停地出错,周围的老员工们也许会耐心地帮助我们,也许会大声地嘲笑我们。某种角度看来,孩子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

2. 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孩子们学习的第一个动力: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它能够给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如何运用好奇心、保持好奇心,是孩子们学习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学习的第二个动力:理解和表达。
哪怕是再小的孩子,脑海里也有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欲望,他们想要知道大人们在说什么,同时又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孩子们会主动去学习说话等一系列技能。
孩子们学习的第二个动力:证明自己。
孩子们拥有强烈的自卑感和虚荣心,他们会模仿大人们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模仿失败的时候,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卑和暴躁。
他们会通过学习来掩盖这种自卑,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3. 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境有哪些,作为成人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孩子们学习的第一个困境:世界太陌生,熟悉后又很容易忘记。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一个整体,孩子需要不断地去切割这个世界,从而对所有事物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概念。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东西等待着孩子去切割,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个难点。熟悉后很容易忘记,这句话指的是孩子们的遗忘属性。当我们教会孩子们书中的一个文字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以为孩子已经认识了,因为我们已经教过了。但是当我们翻到下一页,指给他同一个文字,孩子很可能已经认不出来了。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在无数个陌生的符号中记住其中的一个符号,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孩子们学习的第二个困境:信息的不足。
我们认为的,孩子学一种东西的时候,要从简单的开始学起,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在我们眼中的简化,其实是一种复杂化。拿学习说话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把说话这一项技能进行所谓的简单化,就要先分出许多个母音,让孩子先掌握住所有母音的发音,然后再教他音节和单词。原本每个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然掌握的说话技能,通过我们的所谓的简化,变成了成百上千个需要背诵的音节和单词,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成为了非常困难的过程。所以,孩子们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信息过多,而是信息不足。我们给孩子提供了音节表和单词表,却没有给他们说话的语境和每句话的作用,孩子们不知道要在什么场合说这句话,不知道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当然会觉得非常困难。

大部分过去所谓的教育都是在阻碍孩子的学习:
阻碍孩子学习的第一个方面:强迫式的教育行为。
当孩子对一个东西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威逼利诱地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去学习,这就是明显的强迫教育行为。家长利用暴力和恐吓的方式强迫孩子去学习,这样势必会让孩子生活在一种恐惧当中,慢慢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失去好奇心。
另一种强迫教育行为是隐性的,很多家长们自己都没有发现。比如,很多家长都喜欢不停地问孩子们各种问题。这种提问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强迫,同样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并且有很强的虚荣心。当我们问孩子问题的时候,如果他总是回答错误,就会产生出一种沮丧的情绪,甚至会觉得丢脸。而如果他总是回答正确,慢慢地会让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他会觉得自己是为了让大人们高兴才去学东西的,不是真正地出于自己的好奇心。
所以,从孩子们学习的原因来看,这种强迫式的教育行为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应该被禁止。家长们既不能强迫孩子去学习,也不应该总是问孩子们一些问题,而是去认真倾听孩子们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去学习他们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阻碍孩子学习的第二个方面:纠正。
孩子是会自己纠正自己的,别人的纠正不仅不会起到帮助的作用,还会使孩子们慢慢地丧失掉自我纠正能力。当教育者纠正孩子的时候,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记忆力就会随之变差。所以,纠正孩子的错误并不能对孩子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同时,对孩子的纠正行为还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纠正能力。孩子们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洞察力纠正错误,我们应该在这一点上对孩子充满信心。一个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对象是非常复杂的,教育者能够发现的错误也非常地有限,如果孩子不能自我纠正,就会养成更多的坏习惯。

阻碍孩子学习的第二个方面:制定学习时间表。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对数学感兴趣,那么他学习数学的速度就会很快;有的孩子小时候对数学不感兴趣,他学习数学的速度就会比较慢。另外,孩子的学习速度也不是平均的,而是井喷式的,他的学习效率往往会在某个时间节点爆发出来。孩子们的学习速度不一定都是符合普遍规律的,我们不应该按照整齐划一的时间表来要求每个孩子。

既然这些教育行为都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很少有教育者提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从这个视角去理解孩子,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在作者看来,孩子是不需要教的,他们会自己去学习,也会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教育者能做的,只需要对孩子们充满信心,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所有的知识。
所以,作者说,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者只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不需要过多地去干涉孩子,要让孩子以自己的特殊方式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