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就…这样&巴

记录生活

Avatar

刷机

昨天是清明,但是回家的火车票并不好买,本想出去玩,后来看到太多人出去,于是就打算在附近转转,就不出去了。
最近有个以前的高中同学问我Kali Linux 相关的问题,我也没有回答,反正有一些主观原因吧,问题是“kali 在虚拟机中无法连接网络,eth0未分配到IP”,他还查资料在network配置文件中修改了静态IP ,但这并不能解决该问题,实际上在虚拟机的选项卡将网络配置修改成DHCP再重置网络就能解决了。
好了,说说我的一个小计划。我之前给学校的社团拟写了一份通用的Android root教程。教程使用ADB 和Magisk来对已经解锁了Bootloader 的手机进行ROOT.大概的流程为:提取原系统的boot.img,在Magisk 中将SU 文件注入到boot中,通过ADB 将手机重启到fastboot 模式,随后使用fastboot flash命令对a_和b_两个分区刷入修补后的boot镜像(对于大部分VAB来说通用,特殊情况我会注明提示)。
已经有一份word写好的教程,后续打算用markdown将内容给重写一遍并push到GitHub。
嗯,大概就这么多。

记 通过VPS 搭建私人节点

在11月16号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同学校的校友在黑五买了一台RackNerd 的KVM VPS,因为此前我跟他说VPS可以搭建节点。

可能这位同学也比较有钱,全款10.8$买了一年的服务器(该服务器位于美国的芝加哥,1核心750Mb内存15G硬盘,每月1Tb的流量,带宽为1Gbps)

这台服务器挺便宜的了,作为节点搭建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我也计划在年末组织朋友几个人合租一台VPS我来负责搭建节点使用。

说到这个节点的质量,我测过了,800Mbps左右,上下行对等,如图所示


总体来说也还行。

在第一次尝试时,考虑使用X-UI来搭建,协议构成为
Vless+ws+TCP,后使用未过一周,流量过大,被GFW识别Vless数据特征后并进行端口和IP 封锁,于是在那段时间内整条线路都是瘫痪的同时在境内的网络通过SSH 也无法连接服务器了。

后来通过Termius使用阿里云的新加坡服务器做跳板,最终成功登入SSH,于是开始寻找最终的应对方案。

在翻遍了各大论坛和YouTube 、Telegram之后,选择了使用Cloudflare 的CDN 来拯救被封的IP。

于是登录到Cloudflare 进入我的域名管理界面(此前我在freenom 申请的有一个tk结尾的顶级域名),添加A型解析(大概是A型,也可能是@型)到服务器IP ,并等待DNS的传播,几分钟后我通过跳板登录到VPS 终端,切换不好用的iptables防火墙工具到UFW,然后开放防火墙端口,通过X-UI特定的shell脚本部署相关服务,也就是X-ray 核心的服务端,开放端口后将服务端口指定到任一端口(前提是该端口已经在防火墙放行),通过IP+port的形式进入了X-Ui的后台,开始添加节点所需的信息。

首先添加了一个Vless+ws+reality+tls+TCP 的节点,经测试并未通(V2rayN测试延迟结果为-1)这就表示节点不通,于是开放80端口协议选择Vless+ws+TCP , 同时伪装域名为Cloudflare 解析过的域名,通过Cloudflare 的CND 进行proxy .同时开始443端口,将节点添加到V2ray N后修改参数。

使用Cloudflare 全球主机检测确定CDN 的状态来优选IP,得到满意的IP 之后到V2rayN修改原IP为优选后的IP,网络类型选择ws,端口选择443(80是http端口,流量未经加密,将端口改为443即可启用https加密流量),同时在传输层安全项里选择TLS ,将SNI修改为在Cloudflare 解析过的二级域名,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实现让Cloudflare CDN 来转发流量。

这样就不会被GFW封锁了,至少到今天也没再次出现timeout(稳定大流量运行18天),唯一的缺点是通过CDN 进行流量转发会使延迟升高,不过可以接受,YouTube 4K视频可以播放。

以上就是大概的部署方法,不论此方法如何,至少拯救了被封锁的VPS。

今天无意间测速的时候发现IP 和端口被解封了,通过Termius已经可以直连,上图测速的结果就是在VPS 完成的,可喜可贺。

我也计划在年前组织身边几个对外网依赖较高的朋友合租VPS,我来提供节点的搭建和维护,也算是为少数人服务了。
回家后我计划购买一台网心云进行刷机改造,刷写Openwrt 系统来支持passwall和clash 以及shadowsocks R,以便于家里的互联网设备和移动设备更容易接入国际互联网。

保密网志

本篇网志内容保密,请用 Blog 主人设定的好友密码登录后查看。

access_time

2023珠海ICEMS会议

在十一月初,我和实验室的老师一起去了珠海参加2023年中国电工协会主办的ICEMS会议,收获不是太多,但是这次会议让我对我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方向有了可以参考的目标。先看几张图

因为不是特别的专业而且所有的oral都要求全英文讲解,所以我听的也不是太明白。毕竟一方面涉及学术另一方面涉及语言,而我的英语也就四级水平。这马上就要考六级了,我也没准备太多,基本上就是裸考了,不知道能不能过。
我们此行作为poster,到指定的日期我们贴上了自己的海报,基本没人过问相关的技术,即使同是eddy current范畴的,我们的应用领域尚不成熟,基本上没太多商用的。很多公司代表基本上也就是提一嘴过去了。
总觉得我们老师的研究方向是要还是为了导师的利益,毕竟国内做这做技术的人也不多,完全可以算是冷门技术。实际的研究成果当然什么都没有啦。要是说我们学校垃圾吧,这说出来也不好听。要是说技术菜吧,又显得侮辱师长。在此就不评价了。只能怜悯一下老师了。
此行匆匆忙忙去了匆匆忙忙回了,收获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吧,还是值得纪念一下的。
(港澳通行证也没派上用场,也就在澳门外看了看,香港就没去,三天时间有一天是在忙着汇报,也的确没什么时间)乐观来说,最近几年还是有机会去看看的,可以的话明年还能去日本参加下一届的会议。这次的收获:商战很严重,科研很水,各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没有太突出的。可能这也是其中的一种文化吧。以后有机会了还是得多出去看看,总会有收获的。

这里的天已经很冷了
写于实验室

我和互联网的故事

说到互联网,这个神奇的东西在我的生活中就特别有分量。我将用这篇文章讲述我和互联网之间是如何产生火花的(其实也没那么精彩,毕竟我也是只是个普通人,但也可以记录一下作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该故事涉及我的真实生活,但讲述中却需要修饰,稍微有一点偏离实际,不过也就是一点点,算是回忆录吧。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是六年级,2014年左右,距今也有10年了(身为00后的我也开始感叹时间易逝老大难为了)。那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跑酷”这个概念,家里在一个小乡村况且那时候互联网也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那时候智能手机也才刚出来。我还依稀记得我们老师买了一个OPPO R7,就是那个教英语的老师,后来九年级的时候就教我化学了,说实话那老师还是挺狠心的,不过现在看来那也算是有良苦用心。两年前我还加了她QQ,后来听她说去了县里的二中当老师。这也算是从镇里走出来了。
那时候大家才接触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还是3G时代(也许是)。村镇里的孩子教育和思想都很落后,那时候整天还有打架和霸凌的,也是极其常见。也许现在的我也的确受到了很那时候很严重的冲击。不过还是先说说主题吧。那时候一个玩的比较好的同学可能家里也不怎么管,就有了自己的手机。他那时候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跑酷视频,他开始带头玩一些相关但是又没那么专业的东西,比如倒立呀、飞单杠呀什么的,玩的还是不亦乐乎,毕竟那时候天真无邪以至于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高中升学的问题。玩的总类也有限,时间虽然很多但却都不记得都是干了些什么。但回想起来那时的生活也没那么快乐,毕竟每个年纪都有自己担心的事。这个部分可以单列出一段来讲。
初中的生活也记不得太多,后续还会有人帮我一起回忆的,而且那家伙提到那时候的事就愤愤不平(我的Telegram好友Zzzpp)。我和他在初中的时候接触的不多,高中接触的也不多,大学更不是在同一所大学。可是莫名奇妙的我和他的关系也还可以。这很难理解,要不怎么说生活就是这么的不可预测呢。(我和他在互联网方面也有很多的联系,在我这二十多年来帮助过太多的人去接触中国国防火墙以外的世界)。接下来回归正题。
初中的互联网生活我也就简单概述一下吧,毕竟细节太多也不好讲。初中八年级还是九年级的时候,我家里新添置了一台智能手机,是我爸还是我妈买的我也忘了。依稀还记得那时候我爸在广东哪里打工,人家那时候发工作任务就开始用微信了,于是我爸还是我妈就买了一台,他们也不怎么会用,毕竟才接触这东西,我爸妈尽管学历都不低,但是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没有接触过也不会很快学会使用。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摆弄起来。但是那时候我也该初中升高中了,我爸就严格限制我玩手机,实际上就是不让玩,不能说是严格限制了。那时候还小嘛,就偷偷的玩,期间因为被抓到也没少挨打,难免的.但是我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是,别人玩手机就是为了玩游戏,而我却因为喜欢听歌,就开始想着怎么下载歌曲(那是偶还有一个我姐换下来的诺基亚5320,老年机,但是可以听歌),后来我第一次接触到虾米音乐,开始下载歌曲听,那个时候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欧美的流行音乐,最初听的应该是Owl city(亚当·杨)、One Direction、the fool's gudarn、the wanted 、Axero、tobu、the fat rat 他们的音乐。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Owl City的歌手Adam young。每年圣诞的时候我还会把他的一首叫做《Humbug》的歌发给我喜欢的那个女生,暂且不要好奇我的感情史,这个故事很烂,得留到我结婚或者移民以后再讲了。再者说这个结婚和移民的事,这也是后话了。以后的事我们留到以后再说。关于这个音乐,现在我也是离不开这个东西了,Spotify也是每天都得开着,这会儿在写东西,需要带入感情,于是就没打开,但这会儿它还在桌面的状态栏上挂着呢。音乐是个好东西,可以转移感情。好了,继续我的讲述。 我喜欢上了听音乐,于是就开始想办法去下载音乐到我的努基亚上听,这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难题---------虾米音乐部分歌要会员,我没法下载,这可如何是好。于是我开始使用浏览器,慢慢摸索慢慢的学习,后来把浏览器的使用也搞明白了。我开始在浏览器上进行搜索,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叫做"吾爱破解"的论坛。那时候我在上面找到了破解版的酷我音乐,破解者的称号叫做”耗子“。这个作者到了今天也还在做酷我音乐的破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破解软件,由于家里家境不怎么好也充不起会员也没什么理念,于是我开始收集资料学习起来了如何破解软件。尽管后来找到了很多的资料也了解到很多相关的知识,但还是没做起来,最后只得放弃了(就是smali语法和代码难倒了我)。这个时候便到了高中。寄宿制学校,一个月回一次家,这也使得我对音乐的需求更高了。这个时候互联网正在兴起,我家里始终不给买手机,怕我因此耽误了学习。但是我还是借我堂哥的手机在玩,那时候还是红米手机刚出来,我还依稀记得那款手机叫做”红米 mote 1 plus“ 手机还是很大的,至于真的是pro还是plus我也记不清了。那时候我爸买了红米2A.我也在偷偷的玩。学习在继续,玩手机也在继续。初中的时候我姐就带回来我姐夫的笔记本,当时没怎么玩过,也不会玩,直到九年级的时候才接触到了电脑。也没怎么玩过,什么也不会。但后面也没少借别人的去玩,还是和手机一样,我的侧重点并不是游戏,而是查一些稀奇古怪的资料,因为我爸淘汰下来了一部手机,那时候我也没少收到吾爱破解论坛大佬的影响,其中就有不少会刷机的。这也在我心里点燃了一个刷机的火苗。后来我姐带电脑回家,借此我便看教程试着开始刷机,经过多次失败之后我也成功的将手机刷入了定制版系统,那个系统我记得还是粉色的背景。这使得我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在后续的生活中我也将oppo手机刷成了各种各样的系统。看遍了各种各样的相关论坛--------早期的机锋论坛,移动叔叔、酷安、等。还有后期进阶后的————————XDA 、TWRP、MOKEE以至于更多。当然,后续进阶的还有root。这个其实是一个转折点。
为什么说是转折点呢?因为root这一流程很繁琐,其中很多东西都托管在GitHub平台。而GitHub是被政府严格看管的,那时候我就进不去,于是在吾爱破解论坛和搜索引擎的结合下我找到了一个叫做蓝灯的软件,从此便开启了互联网的新世界。
那时候我知道的并不多,我甚至以为翻墙是能使用VPN软件,后来接触了火箭加速器等加速器。再后来就是节点和机场,v2ray、shadowsocks、clash和后来的nekogream等。如今我自学了Linux,已经可以在海外的VPS上搭建自己的节点了。刷机的技术也不断成熟,甚至有人找我刷机root。
在学习Linux技术后我也使用Docker容器搭建了自己的博客,青龙面板,网易云音乐解锁歌曲服务,刷学习强国分数等各种技术。再后来ChatGPT横空出世,第一时间我便注册开始使用,也注册了Claude。当时我便认识到这个技术很有前景,想必是互联网的革命技术。我又不断地学习和试错,在海外的vps上搭建了国内可以访问的ChatGPT给班里的一些人使用,但是他们几乎没人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我给他们讲理念讲技术,依旧没人听,总在自己没办法的时候想起我。

互联网是个大潮,很多人会被潮水卷进去,想要立足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必不可少的需要赶上时代和技术的发展。
我虽是个无名之辈,但也在努力寻求自己的出路。阶级的跨越不是一辈人所能完成的,原地踏步就是落后。即使以我的知识没法对科技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但我依旧在积累技术和思想,我们不可能跨越前人走过的路直接成为科技或思想界的标杆,至少我们要跟进时代和文明的进步。
昨日我们在追赶前人,今日我们与前人齐头并进,明日我们也可以指引世界的道路。(当笑话看看就好了,我深知这不可能,毕竟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了)

在实验室的一些生活状态

今年我也已经大三了,大三刚开学一个多月。暑假里学了点ANSYA Workbench相关的仿真技术,但是因为没有人指导,也导致进度比较慢,现在在做得这个项目我也没怎么接触过相关的技术,后面便在YouTube,ansys官网,哔哩哔哩以及QQ群寻求帮助,于是也逐渐有了起色。
下面我贴出来一张图大概说一下相关的杂事:

这样看起来还是挺复杂的,事实上也的确没那么简单。这是使用ANSYS Workbench 的Transient Thermal 模块来做的“动态热”模型,目的就是测量该设计中电涡流生热后的热分布情况。而最终的目的还是给实验室的老师打工发论文。他画饼的时候说给我几千块钱,实际上也说不好。
在即将开学的前几天,他通知我说拿到了2023年的ICEM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会议的邀请函,这个会议在电机论坛也算是不小的规模了,至少也算是个世界级的论坛。那时候他让我找一下附近的酒店,我也给他找了几家,就在珠海的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昨天他定完了问我靠不靠谱,其实我也不知道靠不靠谱。毕竟经费也就四五百块钱,还能住多好的酒店呢。会议预计于下个月的五号到八号,我还办了港澳通行证,计划去澳门看看(香港是去不了了,学校要求老师和学生来回都要随行)。

由于实验数据还没测出来,也没什么人能指点,我也就在多次尝试中寻找最优解(学校的老师也没有会的,即使他真的会,也不会教的),只能继续努力了。


20231021/1553

我的网站

今年的这个暑假,我又通过阿里云的认证,获得了七个月的云服务器的使用权。
于是我又重新使用Docker+Halo的架构搭建了自己的网站。
网址为http://47.113.218.98:8090/(因为国内的法律原因,我的海外域名无法重定向到国内的服务器),暂时就只能以IP加端口的形式出现了。
说实话,国内的大学教育水平真的很烂,虽说我是机械专业的吧,但是我总觉得目前的教育情况就显得不怎么专业。就像很多人说的:高校的评级方式就决定了国内的教育会以一个不健康的形式发展。
可是不论怎么说,自身的思想水平也的确是教育结构中的重中之重。大环境就是这么个形式,自身想要改变的话也的确是需要资本和时间的,我自身的话,那定是毫无出路可言了,于是我在自身的机械专业之外又学习了一小部分的网络技术,但是看来还是希望渺茫,找不到原因。
下面留一张我网站的截图记录一下:

还是没习惯bbcode的书写形式。

暑假后状态

假期我也计划留校了10天,也就是从假期开始到七月一号,在七月一号的晚上回家的(其实我很早就买了车票,回家的时间都是预计好的)。在学校待了十天,感觉都没怎么出去,一直都在实验室尝试突破液力缓速器在ANSYS Workbench 的最终扭矩的测试,下图就是计算得出的理论值,最终的目的就是测试该模型是否能达到该计算理论值。

我也大概忙了整整一周吧,几乎每天都是早上去实验室,晚上回寝室。几乎每天都是一顿饭,测了无数个模型,改进了无数个方案,始终没有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所以实验一拖再拖,也就算放下了,不过我还在寻找最优解,在家的条件也不怎么好,不能像当初在学校肆无忌惮开空调,不想吃饭不吃饭。在家里还有父母督促吃饭,空调当然也不能随便开了。
哦哦,对了,我还买了辆自行车,打算在这个假期再潇洒一回,体验这最后一次的假期(后面就要准备考研了,机会就没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因为我之前买的那辆车放到学校了,而且车的质量也一般,所以这次下血本买了一辆贵一点的(几乎可以买前一辆的三辆,1800,我也挺心疼的,不过年轻还是得享受一下的,毕竟这是最后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假期了,花钱快乐一下嘛) 。
我爸还要学雕刻和刻绘,类似于计算机相关的CNC数控编程,不过这种的简单一点,既然想学,那我也没什么说的,支持。(话说我爸的学习能力还是差了点,实际上还是没有一个好老师,毕竟我也没怎么接触过这些东西,算不上是个好老师,但至少我还可以教他怎么用电脑,会用电脑之后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了)
家里还是有点热,特别是我那间。很多时候我都没心情去学习,真的太热了,实在没法进入状态。这个还是挺让人发愁的。不过嘛,有困难还是要克服的,也许坚持坚持就适应了。
家里和学校还是不一样,可是我终究还是我,在家也不能把工作扔在脑后,毕竟现在不干以后还是得继续干,加油吧。

关于教育

我已经在大学里两年了,完完整整的两年四个学期。我也想在此谈谈我对国内教育的看法(关于我所就读的学校),因为我并没有留学经验,所以并不能参考其他国家的教育形式,又因为我没有参与到国内其他大学的教育(985,211一类的学校),所以我本人的看法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国内的本科教育体系和方向以及政策大致是相似的(如有不对也还请指正)。

以下为正文

参考我所在的学校(安阳工学院),这是一所二本院校,老牌二本院校,应该可以代表大多数的同类学校。学校招有一本专业,而且我所在的专业在今年也升为了一本,即将在下学期开学时面向一本招生。
我呢,在大一的时候被一老师邀请加入他的实验室(我这里就不委婉地说了,大概就是这么个事罢了),我是后来进去的,因为我寝室几乎都在这个实验室,后来有个室友因为某个老师的推荐,选择去了其他老师的实验室(主要是参加建模比赛给人画图的)。而我,在大一的时候并没有同意加入实验室,为什么呢? 因为我了解我们寝室的人,没一个在学业上上心的(现在也是这样),他们的心都在“如何包装自己到学院的高职务位置,以谋取更多的好处”这个毋庸置疑,现在已经过了两年了,也的确印证了这件事的真实性(我的猜测)。是的,没一个人愿意做一门“工作”,他们的心都在“谋财某位”上,也的确是这样。
我加入实验室后,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新的任务---设计缓速器。我就在大二的第一学期的寒假开始了自学SOLIDWORKS.假期学了一个月,可以较为熟练操作软件和自行设计一般难度的模型了。于是便开始了这项实验。其实该实验都是由老师做过的,我也只是帮忙验证一些东西罢了。(在这里有老师给我画饼这回事,它跟我说要给我挂名二作,实际上被加到了三作)。在开学一个月后,我根据老师的需求把模型设计出来了,期间也学习了日本JMAG仿真软件的使用(实际上并没有学到什么,只是针对这个模型的一些针对性仿真,并没有完整系统性的学习该软件的操作流程),后来项目就一直在进行中,尽管进度很慢,但也多少算是有进度了。目前也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个项目中工作。

好了,背景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直奔主题说说教育问题。

----------------------------------------------------------------------------
我先说说我说认为的教育,由于高中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的和大学截然不同,以高考这种形式筛选出的学生实际上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即使是通过高考进入了同一学校的学生。我并不认同高考这种选拔学生的方式,不过目前看来也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案来真正解决教育选拔问题。
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也都不同,也许有的是为了未来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毕业后接班家里的工作又或许是考公考研后再考虑工作。反正不论怎么说,没有科研环境,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学生不会考虑做研究什么的(国内的整个科研环境都很水,或者说是一团糟)。更多的人会选择混学分混毕业证,反正没有科研,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就不说了。

下面来说说教育形式,整体(我说看到的)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呢,也是属于一种优劣难分的教育形式,不好做评价,因为优劣都有,并不好均衡其中的定位。我只是简述一下这两种情况。优势是:它的确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劣势是:它也许会毁掉一些可能会更有前途更有创造力的人。
学校的教育不应该是把中心放到学生的成绩上,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我来解释,解释如下:
成绩真假难分,作弊嫌疑过大,这种形式的筛选并不具备筛选能力,因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本人也在考试中有过作弊,所以我能作为代表来说明这个问题。
另一个是,学校的教育根本不具有利于未来的潜在可能的积极作用。因为大学的教育形式过于倾向于书本上的东西,而不是更切合实际。甚至有的老师直接跟我们说“你们上我的课可以学一些你们喜欢的东西,保证能及格就行,我这门课对你们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作用,你们以后很可能用不到”,还有老师说“我尽量让你们不挂科,期末没事别给我打电话(实际上就是挂了直接打电话改分数)”。说实话,我挺欣赏这样的老师。因为我是属于倾向于探索学习的那一类人,我认为通过我自己的探索,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更有用。我不想把自己的时间给用到那些没价值的事上,我有想自己的想法,我更乐于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前沿的技术和一切有趣的有挑战的事。我会从自己的学习中学习到我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在某种体系的运作下去批量生产一些所谓的“专业”,因为这是不靠谱的选拔模式选拔出来的不靠谱的人。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去满足企业的需求或是什么(总之就是教育所真正需要的事),这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问题。简而言之,该体系下的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好了,再说说老师和学生,我作为学生,作为一个特别一点的学生,我也代表不了大多数人,仅仅是做个参考。
老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实则不然,这其中也涉及过多东西,导致该职业也并没有那么纯粹。拿我们老师作为例子,我觉得他是两面性的,教育上他说“纵容学生抄方案对不起老师这个职业”,这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并没有深深的洞察教育的意义所在。教育,教育就是教会他人一些知识,而不是达成某种别人给要求的KPI,这点很重要。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考试就能证明学习知识的进度,这并不能证明整体情况,我前面说过,成绩这种东西可操作的空间过大,并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于是你会问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法,但是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趋待被解决。方法就是“思想变革”,至于怎么变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多赘述,因为这是个体的思想,思想是不能被统一的。简单举个例子吧,我个人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拿来用,而不是应对考试和完成KPI,教育方式也不应该是通过书本或是这种形式的讲学,也许是有更好的方法能让学生们接受这些知识,而不是通过让学生完成KPI而组织考试做题。教育就是为了教会他人,拿我自己来说,有人向我求助怎么去ROOT 手机,我会耐心向他们讲述其中的原理,该怎么做,怎么做会导致怎样的问题,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么去解决。我觉得这就是教育,只有真正学到了会用了,这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教育事例。
学生呢?
还是那句话,思想改革
学生是被教育的主体,是否配合和接受教育的心态则至关重要。不可言语,自己领悟。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因为学生和老师互相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在不同的人眼中,同一个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们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接管自己未来的行为,于是形形色色的情况就出来了,比如我不喜欢山西人,于是我会区别对待
现在是怎么样的:
学生不了解老师,老师不了解学生。这话怎么说呢:学生不了解老,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的接触并不多,而双方又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给自己塞下不同的角色和定位,这又导致了更多的可能。
有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老实听话配合的,可是在学生眼中就变了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给自己预先加入了定位,他把自己和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给主管选择好了,于是便导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评价,你无法全面的去认识一个人,除非是深交的朋友(我个人感觉对象的人设在我看来都不那么清晰,而有些朋友我则是知根知底)。主管感受影响到不同阶级人的不同主管感受。说白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民族的情节,不同的人不同的定位,不同碰上不同,那就更不同了。


例:有个人在我眼中的形象和他在我们老师眼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他还跟我说那个学生怎么怎么着。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这老师会这么说?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老师,而我是学生,这俩身份是不一样的,毕竟数学公式也还是有取值范围的,人这么复杂就不用多说了。
总之还是“君臣关系”在作祟
就说这么多吧,我瞌睡了

期末考试

七点多一点,零几分。我已经到实验室了




Download the application, please go to App Store

read_more

更多网志请见归档分类